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地处武陵山脉,系乌江水系,与渝鄂湘黔四省市结合相连,包括黔江、秀山、武隆、石柱、酉阳、彭水六个区县,面积1.98万平方公里,是重庆市唯一集中连片、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以土家族和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其中,黔江为渝东南中心城市,将打造为连接渝鄂湘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物流集散中心,重要的绿色工业和生态农业基地等。秀山为渝东南桥头堡城市,是连接渝黔湘的重要门户枢纽、重要的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和公共服务中心等,着力构建“一心、一堡、四节点”城镇空间格局。重庆“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做大做强重庆主城都市区,做优做特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建立健全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新机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迈上更高水平。
那么,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又该如何贯彻落实重庆“十四五”规划精神,在“做优”“做特”上下功夫,为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一、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渝东南武陵山区民族风情浓郁、山水风光绮丽、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具有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基础。这里既有赵世炎烈士故居、红三军司令部旧址、二野司令部旧址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又有以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仙女山、乌江画廊、黔江小南海、阿蓬江、酉阳桃花源、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千野草场、阿依河为代表的自然资源,还有以大酉洞、濯水古镇、龙潭古镇、龚滩古镇、西沱天街、万寿寨、龙河岩棺等代表的人文景观,这些景区景点似颗颗珍珠闪耀在灵山秀水的武陵山涧,吸引了无数游客远道而来。数据显示,年,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接待游客1.16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亿元,同比增长16.2%、38.9%,文旅融合发展初见成效。
根据去年9月召开的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工作座谈会,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下一步在筑牢生态屏障的基础上,促进文旅融合上先行先试。重庆“十四五”规划也提出,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要立足山地特点、生态资源和民族特色,整合资源要素、协同联动发展,加快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标杆、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
大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对于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意义重大。一是,渝东南以乌江生态廊道和武陵山、大娄山生态屏障为重点,构筑“秀美武陵·乌江画廊”生态范例,有助于其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共创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二是有利于重庆学好用好“两山论”。众所周知,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前提,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才能对接市场,开发出相应的产业、产品和服务。在这个意义上,渝东南立足资源禀赋,发挥特色优势,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既是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又是重庆探索打通“两山论”“两化路”转化通道的具体实践。
重庆市发改委主任董建国认为,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民族文化独特、生态资源优越,具有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先天优势,以文旅融合引领区域发展,有助于全市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三是有利于引领旅游产业升级,增强盈利能力。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文旅融合给文化“加码”,更为旅游“赋能”,推动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和合共生,将会产生1+12的效应,引领旅游产业的全面升级。这一点对渝东南显得尤为重要。为什么这么说?
虽然当前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旅游市场比较火爆,上文也提到了年该地区接待游客1.16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亿元,不过,游客人均消费还不到元,而同期全市这一数字为元。旅游资源如此富集的渝东南并没有跟全市拉开差距,可能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出现这种情况,除了渝东南对外交通还不畅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当地的传统观光旅游占据主导地位。我们知道,传统观光旅游最大的问题就是,一方面,游客重复去玩的可能性不太大;另一方面,游客在该地区待的时间比较短,大多属于“走马观花”,来得快走得快,人均旅游消费相对偏低也就不足为奇了。而改变渝东南旅游困境最重要的抓手,就是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使其从浅层的“到此一游”到慢节奏、深度体验的度假康养旅游进行转变。
我们注意到,黔江、石柱、武隆等区县已经开始行动。比如,黔江区提出,“十四五”紧扣“中国峡谷城·武陵会客厅”定位,用好人文和生态两个宝贝,实施“文化+”“旅游+”战略,推动“旅游大区”向“旅游强区”“旅游美区”迈进;石柱县表示,以文旅融合为抓手,做精做靓康养休闲旅游业。今年1月1日,重庆市首届全国大众单板滑雪挑战赛在石柱冷水国际滑雪场开幕,就是石柱县实施文旅深度融合战略,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3月3日,武隆还邀请“大武陵山”沿线8个区县旅游单位代表,举行武陵山文旅发展联盟营销推广专业委员会筹备会议。
当然,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推动文旅深度融合,还需要加强统筹规划,突出顶层设计。重庆“十四五”规划就表示,加快建设武陵山区民俗风情生态旅游示范区,支持武隆、彭水、黔江、酉阳、秀山联动涪陵共建乌江画廊旅游示范带,整体打造成为世界知名民俗生态旅游目的地,力争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同时规划针对当前渝东南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还提出,支持对外通道建设,实施一批铁路、高速公路、旅游公路等重大交通工程,实现主要城镇间2小时通达、旅游景区快速通达。
二、强化联系粤港澳枢纽地位
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简称《纲要》),大家注意到了,在成渝—粤港澳大湾区这条主轴上,有一条路径即广州经永州、怀化至重庆出现在其中。而这个其实也跟我们这篇文章的主角——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这条路径是由广清永高铁、邵永高铁、怀邵衡铁路、张吉怀高铁、黔江至吉首高铁、重庆至黔江高铁共同组成,它还有一个更为大家熟悉的名字即广清重高铁。而这条高铁在重庆境内(即渝湘高铁重庆段)经过的区县依次为南岸、巴南、南川、武隆、彭水、黔江、酉阳和秀山,这其中属于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的区县就有5个(规划中的渝宜高铁将经过石柱)。
广清重高铁修建最大意义,在强化重庆及成渝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联系的同时,还将渝东南武陵山城镇群打造成成渝地区联系粤港澳的门户枢纽。需要补充的是,借助这条高铁,渝东南对外交通不畅的问题,也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从而为当地文旅融合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相较于《纲要》里提到的成渝—粤港澳大湾区主轴上另一条路径—成都经贵阳、桂林至广州,也就是成贵广高铁,广清重高铁的设计时速更快,在两条线路长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广清重高铁全程用时自然会更少,有望成为成渝地区南下粤港澳大湾区的首选。
为了巩固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成为联系粤港澳门户枢纽地位,重庆“十四五”还将启动万州到黔江的万黔高铁。根据近日公布的《年市级重大项目实施有关工作的通知》,万黔高铁计划于年开工建设。从地图上看,这条高铁可以视为郑万高铁、渝西高铁等高铁的南延伸线,建成后将满足渝东北、川东北甚至陕西等西北南下粤港澳大湾区的需求。
与此同时,渝湘高铁、黔张常铁路、常益长高铁等高铁还将形成“八纵八横”渝长厦高速铁路,这也是《纲要》提到的夏蓉通道重要组成部分。该通道将连接福建、中南、西南地区,贯通粤闽浙城市群、长江中游、成渝等城市群,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也将借助此成为成渝地区联系东南沿海的重要枢纽。
三、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物流节点
年8月,国家发改委印发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提出,要建设三条主通道。其中,有一条主通道即东通道,就是从重庆经怀化、柳州至北部湾出海。这条通道实际上就是渝怀铁路、怀柳铁路、南焦柳铁路等组成的。恰好黔江、秀山、酉阳在渝怀铁路沿线上,这为渝东南武陵山城镇群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节点,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与其它两条主通道相比,东通道的潜力很大。主要是因为,这条主通道是中东部地区,通过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与东盟国家发展经贸关系,最便捷的一条国际贸易大通道。随着当前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的持续升温,这极大地将促进中东部地区深入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去年4月21日,西部陆海新通道首次在中部城市河南新乡设立集散中心,并将开行新乡铁海联运班列,就是最好的佐证。而这只是一个开始。
事实上,黔江、秀山的优势还不止这点。我们注意到,西部地区的货物在此集结后,一路可达北部湾,一路南下可至粤港澳大湾区,另一路还可直达长三角地区,反之也亦然。相比之下,西、中主通道,虽然在距离上或许能更快捷地直达北部湾出海口,但这两大通道经过的节点城市包括泸州、贵阳,都不具有如此强大的“分流”功能,比如,泸州也只有“一分二”的物流集散功能,即南下北部湾、东向长三角。如此一来,这将有助于黔江、秀山为代表的渝东南围绕着“物流带通道、通道带经贸、经贸带产业”做文章。
此外,根据重庆“十四五”规划,重庆将研究论证广垫忠黔铁路、梁忠石货运铁路等项目,并提出将以巴南、秀山等为载体,建设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近日,秀山县传来了好消息。重庆市政府研究室商务处副处长一行来秀山调研,表态将支持秀山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
本文由重庆马路社(ID:cqmalushe)原创,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