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龙潭 >> 龙潭介绍 >> 正文 >> 正文

海飞聊谍战文学,信仰与良知,挺立在每个谍

来源:龙潭 时间:2023/2/23
白癜风诊疗规范 http://m.39.net/pf/a_5330606.html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马黎通讯员郭楠

接头的时候,领头突然发现,有个队友叛变了。

领头一枪除掉了他。这是一个7人地下特工小组。领头把枪丢给了我:你从现在开始,就是叛徒。话音未落,身负重伤的领头自杀。

于是,我打入了敌人的心脏,且被从未见过叛徒面目的敌人所接纳。但事情还没有结束。我有老婆,开了一个煎饺店,我不能再出现在她面前,相当于失踪。因为我不是我,我是另一个人,是打入敌人心脏的“叛徒”。我只能半夜偷偷去看煎饺店,后来,我看到她要改嫁,那个人对她很好,但那个人,没想到是真正的叛徒。

海飞与赵晖合作,即将出版的新作《叛徒》里的一幕,让人感受到一个普通人——而不是一个革命英雄,他内心强烈的纠葛。纠葛,来自信仰和良知。

作为谍战题材的高产作家、编剧,海飞的谍战世界早已自成体系。海飞说,畀愚写《叛逆者》很少在桥段上用力,他写人,在那样的年代里写纠结的人生,会让人难过的。面对生与死,面对信仰和背叛,面对亲人的离散,情感的纠葛,信仰还要不要坚持?

如果从宽泛意义上来理解谍战剧,乔装打扮,深入敌后,战斗在敌人心脏,这样的故事已经不能成为特色,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反特片,曾经抹去了革命文艺中的人之常情,现在,革命人怀着普通人的内心,当代谍战创作更多描写人性内部的善恶之争。

海飞

(一)

过去在黑白电影里,我们看到这个人跳探戈,抽雪茄,大概就会想,哦,他是反动派。如今,所有角色都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活在市井生活里,都是普通人。

海飞、赵晖合著小说《琥珀》里的男主人公江枫,生活在年代杭州的拱宸桥畔,他的爱好是在运河里摸螺蛳,过着躺平的生活。他把房子租给安娜和小欢母女俩住,还交了一个教书的女朋友,他们经常会站在拱宸桥上吹风——这当然和海飞在杭州生活了15年有关。

在《琥珀》里,江枫假扮刘兰芝的堂弟刘菜花,去毕忠良家里当厨师,他烧的菜,是典型的杭州菜——小葱拌豆腐、爆炒螺蛳、红烧家常鱼等。

安娜突然失踪,留下被日军飞机炸断一只手臂的女儿小欢,从此杳无音信。房东江枫只得领养小女孩,和女友分手后,带着小欢去上海寻母。两人流落街头,相依为命,在上海街头苦苦寻找安娜。没想到军统人员发现两人后,让他们套用假身份,以一对父女的名义潜伏进76号充当内线,并帮助他们剪除叛徒提供情报。在76号内部,他们终于发现原来安娜竟是共产党员,在他们眼皮底下被押往了刑场……

爱人同志、亲密敌人、欢喜冤家……爱恨情仇对于谍战片的“渗透”,便不仅仅是为了制造看点或增补文艺腔,更是借由情感叙事,让革命融于日常,让信仰的力量不再成为一句口号。

主人公与信念高度合一,绝对忠诚执行使命。但潜伏在敌方的英雄,往往会产生一种伦理危机。过去,这种危机总是被化解。常见的套路是:敌方对我方特工测试,设下圈套,我方特工必然能识破敌人的伎俩。传奇性,个人英雄主义……显然,自麦家开始的谍战写作早已打破了这种单一的谍战逻辑。

我们看到,潜伏者在信念与良知之间纠结、摇摆、选择。

“发现妻子竟然是敌人的卧底,如果只是大义凛然把她逮捕,那就没有任何打动人的地方,也不符合人之常情。他必然要纠结。想带着她逃离,甚至想抢夺飞机,让观众产生强烈共鸣。”海飞说起了电影《间谍同盟》的故事。

《麻雀》里,军统特工唐山海被活埋,唱着“万里长城万里长”,跳进了坑里。我地下党员陈深给他理发,他现在要送别另一个抗日阵营里的战士上路。送别的方式,就是为他理发。

《风声》里,顾晓梦被李宁玉识破身份,李宁玉质问她忍不忍心,她哭着说“我只是在执行任务,我也不想走到这一步”。

《潜伏》中,余则成的身份被热恋他的晚秋看破,旁白说:“这是余则成一年多来遭受的最大危机,既有突然性,又有连续性,使他一时无从还手,幸运的是他面对的只是一个单纯的晚秋,按照纪律他应该立即锄掉这个人,可是他下不了手,为了争取时间,找好对策,他只能暂时先稳住她”,余则成拉了晚秋的手并拥抱了她,旁白说“除了干掉晚秋,便只能作出这样荒诞的选择”。

余则成的行为,看起来很“幼稚”,他没有杀死晚秋,甚至还启动秘密交通站,把一个普通女子送到延安。但是,这也俘获了观众对余则成的喜欢——我们都不愿意幼稚的余则成变得冷静老道,杀死晚秋。

(二)

很多人看谍战片时会猜,这个人的原型是谁。

确实,海飞写过的人物里,可以发现很多原型,他们本身的故事,已经足够有分量。

比如宁波人朱枫。

年10月,朱枫赴台,负责在台湾搜集情报的秘密任务,这些情报极有可能会成为解放台湾的关键。

她行前留给丈夫的信里写道:“这时候,个人的事情暂勿放在心上……更重要的应先去做。”

年12月至年2月,朱枫与我党打入国民党最高级别情报人员吴石中将在台湾秘密会晤七次。

吴石将拍摄有《台湾战区战略防御图》等绝密资料的微缩胶卷交给朱枫,这些极为重要的绝密情报中,包括国民党东南区驻军番号和人员概数,以及飞机、大炮、坦克数量等。

当吴石与朱枫传递着一份份极有价值的情报时,一场变故突然而至。

年1月29日晚,我党派往台湾的地下党组织最高领导人蔡孝乾被捕后叛变投敌。他供出了朱枫,更供出了千余名地下工作者的名单资料。彼时,朱枫还没有离台。

万分紧急之下,吴石动用自己的权力为朱枫签发了一张《特别通行证》,安排她搭乘军机飞赴舟山。

吴石的这一举动无疑是已经下定决心,保全同志,牺牲自己。

不幸的是,已飞往舟山的朱枫虽然离祖国大陆仅只有一步之遥,仍没能逃出国民党特务的魔掌。而吴石签发给朱枫的那张《特别通行证》,成为他“通共”的直接证据。

朱枫被捕,她用牙咬、用手掰,把金锁片、金链条分开,金手镯折为两段,塞进口中试图了结生命,以牺牲保全组织。

年6月10日,台湾马场町阴云密布。

45岁的朱枫,穿着日常的小花旗袍,面容憔悴,头发一丝不乱。这位瘦弱的女子身中7弹,死前高喊:共产党万岁。年,朱枫就义前的这张照片,被登在山东画报出版社的《老照片》杂志上。而海飞以朱枫为原型之一的小说《捕风者》已经发表和出版,如今,剧改正在进行中。女主人公苏响被捕的地点,和朱枫被捕的地点一模一样:舟山沈家门。

朱枫就义前的最后画面

说到谍战,我们经常会想到朱枫牺牲这样的画面,影视剧中也时常渲染“牺牲的瞬间”,至死不渝,大义凛然,但是,这在我们当下的日常生活中,似乎已很难理解。这一瞬间,从何发力,又最终降落在哪?

《潜伏》里的“左蓝之死”,已经成为谍战剧中的经典。

余则成的革命恋人左蓝牺牲了,那一刻,他产生了信仰危机。信仰和良知是冲突的吗?当只能取其一的时候,舍弃另外一个是正确的吗?

余则成朗读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一次次重复朗读“死得其所”,为左蓝之死找到了比“人总是要死的”更高的意义,最后,通过反复的置换和确认“左蓝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左蓝的死亡不再只是个体的、脆弱的、孤单的,而是被牢牢地安置在绝大多数的人民中间。因此,这一幕完成了对死亡的坚强安抚、对信念的正面阐释。悲哀的主人公由于朗读了这篇光辉著作,对生命的理解得到了升华。不再是抽象精神的重复,而是出自身心的真切体会。

《潜伏》左蓝之死

在海飞的笔下,江枫在运河上行驶的一条船中,刺杀了毕忠良。“枪声过后,他像一条鱼一样潜入水中。已经中弹了的他,身上的血水汩汩流进了运河的水中。这位热爱着摸螺蛳的年轻人,最后是葬身水底的。一起葬身水底的,还有他年代的爱情。”

《麻雀》糅合了很多原型人物,尹正演的苏三省,是一个叛徒,导致多人被捕,这件事的原型,就来自军统上海区副区长王天木的叛变。

“但真正的力量不在于这里,而在于他如何心狠手辣整死他的上级。另一个打动人心的是,他是一个柔软的人,他对姐姐很好,两人相依为命,工资交给姐姐,姐姐想看着他娶妻生子。他深爱李小男,但最后也是他杀了李小男。对影视创作来说,史料只能作为材料,而最打动观众的是人心和人性,在创作中占的比重可能连10%的作用都不到。”

《旗袍》里的钱鹏飞,融合了湖州的谍战龙潭三杰之一钱壮飞的故事。

年9月,钱壮飞考入国民党政府无线电训练班。这个训练班的负责人,就是后来国民党中统特务头目之一的徐恩曾。

年4月25号星期六,钱壮飞值班。晚上九点多,机要员把一封电报交到他手上。这是一份武汉绥靖公署发来的“绝密”电报,而且,还专门注明“徐恩曾亲译”。接下来的短短十分钟,武汉方面又接连发来2封绝密电报。

出事了。为了弄清情况,他决定立刻破译这几封密电。第一封:共党情报机关重要负责人黎明被捕,已自首。第二封:要犯黎明即刻用军舰解宁,向总统面告共党机密。第三封:速派飞机将其送宁,希作接应。看到“黎明”这个名字,钱壮飞脸色陡变。

黎明,本名顾顺章,不仅掌握着党内的大量核心机密,还对中共中央所有领导人的住址以及所有的接头地点,全部了然于胸。他要是叛变投敌,整个中共中央和上海的全部地下组织无疑是命悬一线。

根据密电所述,顾顺章等人已经从汉口上船出发,周一的早上就能到达南京。周一下午,国民党就能根据顾顺章提出的线索,在上海对中共中央动手,党中央的秘密机关就会遭到彻底破坏,上千同志将会落入敌手,包括周恩来在内的许多中央领导人也将处于危险之中。而此时,已经是周六的晚上十点,留给钱壮飞的时间只有不到48个小时了。

钱壮飞

“事件本身,就是钱壮飞截获了情报。但真正触动观众的是,情报要不要拿出去?甚至这个叛徒就是爹,怎么办?这些细节,都来自于再创造。”

在宁波的一个敬老院,海飞曾经采访过一位中统女特工。她已经九十岁左右了,给她拍照的时候,她要脱下外套,露出漂亮的衣衫,并整理花白的头发。这种仪式感,让他感受到了美。

好多年过去了,海飞想,她可能不在人世了。“她说她哥哥待她最好,快解放的时候,哥哥不让她去台湾,让她尽快回来。她一再地提到哥哥,那么我想这个哥哥一定是深爱着妹妹的,他已经成为妹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比丈夫亲,比子女亲。”

在江山,他采访过军统最后的女特工王彩莲,她在纸上写下了一句话:往事近在眼前。

“我们都生活在无尽的回忆中,那么她深深陷入的,也许是她身穿阴丹士林旗袍,在重庆的军统局本部生活与工作的那段回忆。”

海飞经常会想起安娜走向刑场的时候内心独白:我亲爱的小欢,原谅妈妈此刻的决定,你长大后就会明白,我们的国家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妈妈只能奋不顾身,给你争一个安宁的明天。

“翻开《琥珀》,我就会觉得,至少像我这样的人,时常生活在了无尽的回忆中。”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7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