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潜伏敌阵12年,一人顶几个师,晚年写信胡宗南:没做对不起你的事
近些年来,随着谍照题材影视剧的热映,中共在隐蔽战线的英雄人物越来越被外界熟知,熊向晖的潜伏经历更被视为“经典之作”。
熊向晖是龙潭“后三杰”之一,曾被安插在“西北王”胡宗南身边,从事了长达12年的秘密情报工作,被毛主席赞誉为“一个人顶几个师”。
他以超人的机智、果敢和坚韧,赢得胡宗南的赏识,并巧妙送出“闪击延安”、“西安军事会议”等诸多重要情报,为挫败国民党反共阴谋、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卫中共延安党中央等屡建奇功。
那么,熊向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带大家来了解下。
“为了参加革命”
熊向晖,原名熊汇荃,年4月生于山东掖县,家里八个孩子中,他排行老五,从小聪颖勤奋、博闻强识,被寄予厚望。
年夏天,17岁的熊向晖从南京中学考入清华大学,当年年底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年7月初,熊向晖乘船回武汉的家中度暑假。上船的那天卢沟桥事变爆发,他在武昌家中见报载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开学,随即前往报到。
不久,地下党指示他,不要暴露党员面目,报名参加湖南青年战地服努团,到国民党第一军胡宗南部“服务”,并让他在该团路过武汉时,到八路军办事处找蒋南翔。
经过几天的准备,战地服务团从长沙来到武昌。
年1月,胡宗南抵达武昌,分三批接见服务团人员。
对于第一次见到的胡宗南,熊向晖作了这样的描述:“没想到胡宗南竟是一个矮子,他表情矜持,显得有点做作。”
“面试官”胡宗南手执服务团名册,依次点名,按军礼,被点到名的要站起来答“有”。
熊向晖发现,胡宗南在对学员“察言观色”,并且他的提问虽然不尽相同,但都问一句:“为什么到本军来?”
还未满19岁的熊向晖忽然冒出了一个念头,他想使这个“有点奇怪”的人感到奇怪,所以,当胡宗南点到“熊汇荃”名字时,他故意违例,坐而不立,只举起右手,说声“我就是”。
胡瞪眼瞧着他问:“贵庚?”
熊向晖说:“再过3个月零4天满19周岁。”
胡宗南又问:“熊先生为什么到本军来?”
熊向晖以洪亮的声音回答:“为了参加革命!”
当天晚上,胡宗南约熊向晖个别谈话。熊向晖不卑不亢,大谈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博得胡宗南的赞赏。
次日,胡宗南便特设酒宴,邀请熊向晖的父亲进行了一番长谈,并向其表示:“令郎少年英俊,才识超群,我一定把他培养成栋梁之才。”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当天晚上,熊向晖就从武昌乘轮渡到汉口,找到八路军办事处,董必武接见了他。
董必武告诉他,这一系列巧合其实都符合周公的预想。
原来,在胡宗南选才之前,中共领导人也早已决定开辟“隐秘战线”。
胡宗南是蒋介石最有才干的军官,深得器重,抗战爆发后,胡宗南倾向抗日。但他会不会反-共呢?难以断言。
所以,当周公听说长沙组织去胡宗南部的服务团,立即要蒋南翔推荐一位秘密党员报名参加。
如果胡宗南积极抗日,他可助胡一臂之力;如果胡宗南反-共,他则可以为中共发出预警。毕竟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蒋介石对共-产-党的清洗给中共留下过血的教训,这一次一定要未雨绸缪。
蒋南翔推荐了熊向晖。
而胡宗南一见面,就对熊向晖印象颇佳,一切都在按照的设想在走。
董必武送别熊向晖时说:“你去的地方可能变成龙潭虎穴,我送你八个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此去,熊向晖作为“闲棋冷子”,开始了长达12年的地下工作生涯。
一个人顶几个师
熊向晖担任胡宗南的秘书不久,就得到了胡宗南的器重:蒋介石交给胡宗南的密令都由熊向晖签收,而胡宗南下达的命令也由熊向晖起草。
而起草胡宗南的演讲稿,更是熊向晖的拿手好戏,他深谙对方的脾气,写出的演讲稿“激情和说理兼顾”,胡宗南对他的态度也从欣赏到完全信任。
另一方面,熊向晖也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观察胡宗南,了解国民党高层动态,并且做好自己的隐蔽工作。
因为在抗战初期阶段,胡宗南一直极力主张抗日,熊向晖这枚“闲棋”也一直“闲着”。但是到了年后,国民党对中共的态度慢慢发生了变化,敌对情绪高涨。
同年6月1日,蒋介石亲自主持召开官邸会议,决心取消中共武装和根据地政权。
他随即密电胡宗南——“借共产国际解散良机,闪击延安,一举攻占陕甘宁边区,行动绝对保密。
胡宗南完成布置后,于7月2日正式确定了进攻边区的时间:7月9日。
但是在7月4日,胡宗南却收到了朱老总的明电:当此抗日艰虞之际,力谋团结,犹恐不及,若遂发动内战,破坏抗战团结之大业,则陷国家民族于危难之境。
原来,国民党的作战计划早在7月3日就由熊向晖传出,再通过八路军驻西安的电台发到延安。
党中央接到情报后,立刻制定作战方案,一方面结局国民党破坏抗日、挑起内战的罪行,另一方面从其他地区抽调兵力,保卫延安。
国民党的阴谋没有得逞,胡宗南虽然已察觉到泄密,但是并没有怀疑到熊向晖身上,这件事后来就过去了。
因为有情报的保障,虽然力量相差悬殊,但中共总是能从敌人眼皮底下逃走,还时不时给敌人重大打击,胡宗南的部队陷入一团泥沼之中,损失惨重。
国民党“闪击延安”计划破产后,主席大赞熊向晖,说他“一个人能顶几个师”。
传奇落幕
年5月20日,胡宗南对熊向晖说,“这里已经没有什么事,你还是去美国吧,明天一早就走。”
5月21日晨,熊向晖告别曾经“提拔、信任、重用”他的胡宗南,乘车离开延安去西安,6月去南京,7月由上海去美国。
年4月,熊向晖学成回国,他的身份也得到了公开,而此时的胡宗南已败走台湾。
新中国成立后,熊向晖担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开始了长达20年的外交生涯,在许多重要的场合,他都以“总理助手”的身份出现,直到年9月病逝。
对胡宗南的复杂感情
其实,当初熊向晖到胡宗南身边时,很多人就有意见,曾有人密报熊向晖思想左倾,但胡宗南不愿意怀疑一个十几岁就到自己身边来的年轻人,他还说,年轻人的思想特立独行不要紧,他相信自己可以感化影响他。
很多年后,熊向晖曾写信给胡宗南,强调自己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去世前,他又特意传话给胡宗南之子,自己早先加入中共,必须按照党的指示做事。他对于胡宗南终生感念,希望能得到谅解。
这不禁让人想起另一段往事。
熊向晖的女儿曾问过父亲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周公对你有知遇之恩,胡宗南也对你不薄,你为何对中共始终忠心不二,难道就没有想过追随胡宗南,平步青云吗?”
熊向晖的回答是这样的:第一,共产主义的信仰早就根植于心中;第二,胡宗南的人格魅力和周公相比,还是相差太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