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临江寺站,你会想到什么?很多老成渝铁路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豆瓣噻!”临江寺位于资阳市雁江区临江镇,因寺庙众多且临沱江修建得名。而临江寺站是内江车务段管辖的一个五等小站。“罗汉沱的胡豆,耙噜儿耙噜儿;临江寺的豆瓣,香喷儿香喷儿……”临江寺豆瓣从乾隆三年(公元年)开始书写它的故事。近年里,在临江寺任何地方,你只要提起豆瓣,所有人都会会心一笑,用现在的话来说,它当年可是个大“IP”。“当年,在车站都能闻到顺着江风飘来的豆瓣酱香。”在临江寺站工作了32年的站长李东说。成渝铁路通车前,当地人从资阳挑着豆瓣去成都卖,晚上通常会在龙泉驿歇脚住宿,因此流传着“早晚龙泉驿”的说法。“据说,挑货的人刚到山下,山上的人就已经知道,因为箩筐里豆瓣的香味早就飘到山上去了。”李东说。绿皮车、红豆瓣,豆瓣香飘飘万里。过去,临江寺豆瓣香飘成渝古道,有“走过简州桥、欣闻豆瓣香”的美誉。成渝铁路通车后,临江寺的豆瓣香乘着绿皮车飘往大江南北,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那时候,站台上总有人提着临江寺豆瓣叫卖,5毛一筒、5筒一捆,列车一停靠,就有旅客将早已准备好的钱从车窗递出,性急的旅客更是直接下车去抢购用两口古井“神水”酿出的“尖货”。那时候,豆瓣厂和火车站的关系友好而亲密,铁路职工买豆瓣自然也多少有些优惠。李东的父亲李映洲今年79岁,也是临江寺站的老职工。从离车站不远的西门铁路桥下穿过,跟着父亲进城“赶阳县”、走亲戚,是李东快乐的童年记忆,那时,父子俩手里总少不了红油透亮的豆瓣。原来,当年不少亲戚爱让李映洲帮忙“打豆瓣”。豆瓣厂的职工常来坐火车,和李映洲相熟,每次给他打豆瓣时都会在罐子里多舀两勺油。“那会儿油金贵,亲戚都说我买的豆瓣要香一些。”李映洲回忆。“简阳的包子石桥的面,临江寺的豆瓣下干饭。”李东回忆,“小时候临江寺豆瓣属于奢侈品,每吃一次都像打牙祭一样。”后来,大家生活好了,豆瓣产量也提高了,到临江寺出差的铁路职工回家时总会拎上几瓶豆瓣。“铁二代”周志彭是成都机务段职工,他第一次品尝临江寺豆瓣是在40年前随父母从马角坝回重庆的路上,父母请跑成渝线的同事帮忙带了一筒。“那时候豆瓣是用桐油纸筒装的,品种也多,有香油的、金钩的、火腿的、鸡松的、牛肉的……”周志彭至今仍对当年的美味如数家珍,“第一次吃的那筒金钩豆瓣量很足,我们到了重庆都还没吃完。”沱江水沿着披绿的山谷欢快奔流,临江寺依傍着沱江延展,成渝铁路也沿江而建。车站附近有两个码头,江对岸的居民要先乘船过江,才能到火车站乘车。吃着红油透亮的豆瓣,大家的日子也热闹红火。时而船舟横渡,时而火车轰鸣,高峰时期车站人声鼎沸,每天来乘火车的有好几百人。“当年临江寺火车站风光得很哟。”临江寺线路工区的老职工宋永国说,“慢火车”载着附近临江镇、永宁镇、老君镇的人们去往资阳、成都、重庆等地。小站也是货物的中转站,沱江的沙石从这里运出,很多沙石工厂都在临江寺设有办事处;粮食、棉花、烤烟、花生、红甘蔗、糖等货物从这里远销外地,还有人把本地盛产的竹子运到宝鸡、西昌等地去卖。“好多人靠铁路发了家。”老工人陈云昌回忆,“就连车站旁的江岸线都流金淌银咧。”江水在脚下汩汩流淌,河石被江水打磨得棱角全无,层层堆积在岸边。夏日江滩上,密密麻麻都是捡石头的人,有的用筛子筛选“豆子石”,有的青睐个大的“人头石”。“可别小瞧这些石头。”陈云昌得意地说,“我们这里的石头会‘唱歌’。”“铛铛铛,铛铛铛……”石头“唱”出的歌声热闹、动听。不少铁路职工家属也加入了捡石头的队伍,大家把大块的“人头石”晒干、凿碎,卖给铁路做道砟。“公斤道砟石能卖2毛1,当年‘会唱歌的石头’养活了不少人。”陈云昌说,这是大江的馈赠,也是铁路的惠民。江水长流,改变总在发生。如今,道砟早已机械化生产;曾经一罐难求的“中华老字号”临江寺豆瓣近年来历经停产、商标撤销、重组后正谋求新路,也许“经典味道”有一天会再次香飘万里。而停办客货运业务、仅承担接发列车职能的临江寺站,也逐渐冷清下来,小站家属院里印刻有路徽的青砖上,依稀还能寻觅到几十年前的兴旺岁月。
“根在成渝”
前方到站
资阳
长沙埂
陶家沟
关于这些车站您有什么故事
快来给评论区留言我们等您的分享
1.摆起来,成渝铁路?龙门阵!
2.70年后,我们找到了照片上的少年
3.老东站“红房子”的老哥们
4.回眸龙潭寺,一眼七十年
5.“刚柔并济”,石板滩
6.此心安处是吾乡
7.车过陈家湾,一站成一村
8.又见五凤溪
9.悠悠养马河,亭亭蓝花楹
10.大道至简向阳去
作者:徐青青任颖彤张丁欢周诚祥汪罡
编辑:李锴
点个“在看”,为成渝铁路点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07.html
上一篇文章: 院校解读年重庆工商大学艺术设计考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