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公路上车来车往,穿梭不停;各景点人来人往,川流不息;58家乡村旅馆,38家小吃店,家家人员暴满……这是5月19日,笔者在务川自治县龙潭景区看到的情景。 “每到周未或节假日,只要不下雨,来我们龙潭玩的人都很多,农家客栈、小吃店生意十分火爆。”龙潭村委会主任邹连书说,得宜于文化旅游产业,龙潭村如今水泥路、青石板路连结每家每户,寨子中柏油路和硬化路纵横交错,水、电、讯、履盖全村每个角落;全村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了元,余户村民购买了家用小轿车,多户村民有农用车和摩托车。
龙潭村,位于务川自治县县城的东面,距县城12公里,在仡佬族的母亲河——洪渡河畔,由赶子元、中寨、后寨、茶地(前寨)等12个自然组合并而成。境内有占地总面积30万平方米,黔东北最大的汉墓群;有明御史申佑故居和祠堂;有保存完好的年龙潭仡佬古寨;有“神秘古朴、祈福纳祥”的傩戏,“黔北民间杂技奇葩”的高台舞狮、“古音流韵、演奏独特”的吹打、“抛出欢乐、迎接祝福”的打篾鸡蛋等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传承。 曾经,这里是仡佬族人与外地商人进行丹砂交易的中心,古寨中丹保院落和大朝门古建筑,见证了这里曾经的繁华和富饶。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古老村寨,却在新中国成立70年间,由于交通条件的变化,丹砂生产交易地点的变更,曾一度经济底迷,村民的院落、房屋破旧不堪,院坝、巷道牛粪满地,蚊子、苍蝇到处乱飞,到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元,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90%,大多数人一年的收入仅能维持一家人的基本开支。 穷则思变。年开始,务川县财政每年安排万元、整合万元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对龙潭古寨旧房、石巷、院落进行修缮和环境卫生整治和九天母石寨的打造、文化精品创作、仡佬文化挖掘和保护、仡佬族祭天朝祖等重大文化活动开展、文化优秀人才的培养和奖励。并成立一个由20多名干部组成的工作组全面跟踪项目推进和村民思想训导。 通过年复一年地修缮,龙潭古寨旧房、石巷、院落全面进行修缮和环境卫生整治越来越好,游客越来越多。在工作组和村委会的引导下,许多村民看到了旅游带来的商机,申福建、申学强、肖明华等几户思想活络的群众开起了农家乐;在外创业的村民申海洋也筹集万元资金回到家乡修建了2万平方米的荷花山庄农家乐,带动了龙潭村的农家乐、农庄、风味食品摊等产业发展,其他村民也纷纷加入到服务旅游的行业中来。
然而,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到龙潭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到龙潭景区的交通条件,龙潭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当地村民的思想文化素质等完全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年,务川自治县委政府先后出台了《务川仡佬之源景区年—年项目建设实施方案》、4个《仡佬之源景区项目建设的备忘录》,强力实施“文旅引领”发展战略,打造“仡佬之源·乐活务川”文旅品牌,构建“快旅慢游”体系。 “要用世界的眼光,仡佬的视角、历史的厚度、文化的特质定位务川文旅发展,做好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两篇文章。”年3月,务川自治县委书记杨游明提出,以“仡佬之源·乐活务川”为文旅品牌,以全境旅游为发展目标,以不夜之旅为发展方向,强力实施文旅引领发展战略,确保到年初步实现“渝黔人文旅游新区、中国仡佬文化中心”,实现年接待游客万人次,文旅综合收入20亿元。
思路决定出路。当年,全县预算投资万元,按照5A级标准,在大坪镇规划30平方公里,建设一园(洪渡河仡佬文化主题公园)三区(仡佬风情小镇开发区、文化产业集聚区、旅游产业发展区)五板块(龙潭古寨、九天母石、大坪古镇、石垭子湖、濮国遗都)。 作为主战场,龙潭景区项目包括景区公路建设、龙潭南大门星级公厕、龙潭古寨停车场星级公厕、景区绿化工程、龙潭人饮工程、精品水果基地建设、龙潭荷花池扩建、龙潭湿地公园环潭路及山体绿化、龙潭前寨消防通道、九天母石祭祀文化园建设工程、宝王府片区建设、九天母石三净亭建设工程、百合花海项目建设、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灯饰照明工程、文化商街、智慧旅游基础设施管网建设及数据系统等93个项目,总投资万元。 为了确保项目保质保量并快速推进,务川自治县从全县抽调精兵强将24人,成立务川仡佬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指挥部,负责景区建设项目的方案审定,调度、督查项目建设进度、质量和安全,协调筹措项目建设资金及人力资源的调配;从全县68家单位和部门抽调名干部组成景区项目组、文化工程组、环境整治组、征拆及群工组等4个工作组,分别对景区项目建设和龙潭古寨户院落改造落实包保责任。
命令一下,全员上阵。包保单位迅速组建工作专班,明确1名班子成员、2名工作人员,围绕项目建设完工时限,明确每天推进计划,迅速将项目建设任务细化量化,倒排工期,现场蹲点组织实施、督促指导、协调服务、点对点盯紧推进,跟踪调度项目建设进度。在充分尊重古寨民居原有风貌特色的基础上,在原貌基础上围绕环境卫生整治、院落绿化美化、房屋局部修缮、障眼建筑拆除等方面进行改造提升,切实为古寨农户打造舒适卫生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督促施工单位上足机械、上足马力,按照“人休息机械不能休息”的要求,实行24小时三班倒满负荷施工,围绕工期计划,加快建设速度。龙潭村委则把办公室搬进了景区民舍,处理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民事纠纷,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为了帮助龙潭景区建设,上海市奉贤区也捐助万元修建九天水榭至翁溪吊桥的电瓶车道,省联社出资万元帮扶建设了14个项目。 众人拾柴火焰高。景区一天一个样!到年5月,龙潭村可视范围内47处障眼物及违章建筑被清除掉了,87座坟被搬迁走了,间圈舍被拆掉了,多头牲畜被请出了景区,千年古寨在党员干部们的合力攻坚下,逐步恢复了它原有的历史风貌。
环境变美了,古寨、古巷、古院、古桥及浓郁的人文风情和自然风光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背包客、摄影爱好者、文学爱好者、诗人、作家、旅游爱好者纷沓而至,村寨变热闹了。乡村旅馆、小吃店、旅游服务业讯速兴起,直接解决了余户余人就业,间接解决全村及周边村寨余户余人就业。 旅游产业发展起来了,村民们大多数不种地了,土地却不能撂荒。龙潭村支两委又带领村民利用石漠化治理生物工程种植桃子、李子、釉子等2亩;带动村民种植板栗亩、核桃亩、精品水果(梨子)亩;发展蔬菜基地一个亩,群众零星种植蔬菜亩;养蜂桶,养殖香猪80头,山羊只…… 如今,龙潭村这个具有多年历史的古老仡佬族村寨、仡佬族保存最好的民族村寨,已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旅游产业到农旅一体化的发展,还成立基金,对考上本科的奖励0元,大专的奖励0元;创建了“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定期向村民宣讲十九大精神和党的富民政策;成立了“古寨文艺宣传队”,为游客表演,还赴香港、澳门演出,传承仡佬文化,歌颂美丽家乡,实现文化兴村的伟大梦想。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通讯员王峰
编辑谢国欢
编审向永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