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龙潭 >> 龙潭优势 >> 正文 >> 正文

故乡在何方路引传踪迹

来源:龙潭 时间:2023/3/29

贺孝贵

恩施地区的侗族,是在清朝“改土归流”后,于乾隆年间,从湖南的沅州(今新晃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贵州的玉屏(今玉屏侗族自治县)与铜仁府(今铜仁市)、广西的三江(今三江侗族自治县)等地,先后迁来湖北施南府(今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定居的,主要分布在宣恩、恩施(今恩施市)、利川(今利川市),至今有近三百年历史,主要有杨、吴、姚、龙、谢、黄等姓氏。

杨氏是恩施侗族最大的姓氏之一。据恩施市侗族《杨氏族谱》记载,这支杨姓人原籍江西,后迁湖南沅州芷江县贡溪(今属新晃侗族自治县),清乾隆年间,杨秀罗携家人迁贵州铜仁府(今铜仁市)省溪司(今江口县双江镇镇江村省溪组)翁八洞居住。杨秀罗死于清乾隆十年(年),其妻张氏率子捧灵归葬湖南贡溪后,又回到贵州翁八洞。第二年(年),张氏与子孙迁湖北施南府恩施县,其后代繁衍于恩施县(今恩施市)盛家坝、白果、芭蕉等地。这支杨姓人家,始终不忘故土,常有人返回湖南原籍省亲、扫墓,为方便后人,还在所编《杨氏族谱》中记有返乡道路的“路引”:

“我祖自江西迁湖南沅州芷江县,传及数代,迁贵州铜仁府,历数代,又迁湖北施南府恩施县南乡,后自南而北。屡欲观我祖历代迁居之处不果,今将湖北至湖南路引开列于左。倘后有人归湖南省墓,庶不至迷失路途。计开湖北至湖南沅州芷江县路引:恩施县自西乡两河口至沙子门(十五里),枫香河(南乡管),红岩湾,少阳坳(大树子),西流水(风车口),大茶园(小茶园,恩邑管,止此宣恩管),庆阳坝(自枫香河至此一百里),排刈口,水田坝(核桃树),倒洞塘(岩桑树),土地凹(桐子营),肖家坳,纸厂沟,落马洞,卧席坪(自庆阳坝至此九十里),倒开门,观音桥,磨盘沟,麻阳寨,新安坝,小河沟,李家河(自卧席坪至此九十里),关山,来凤县城(自李家河至此三十里),下关渡口,龙山县城(自来凤至此十五里),殷家凹,桐木凹,芭蕉坨,龙潭岩(高而险),招头寨(自龙山城至此七十里),岩门口,贾家坝(自招头寨至此五十里),方家坡,烟棚,咱果坪,哪寨场(自贾家坝至此九十里),龙口,半竹,内夕,蓬场,麦子坪,长塘,里耶司(渡口龙山至此共二百五十里),哦公坪,保靖县,蕨坳(高),野猪坪,卡蓬(哦公坪至此六十里),杨家坪(过河花垣永绥厅管),吉洞坪(卡蓬至此六十里),龙潭,张平,马鸭,保寨,小白,五卫城(吉洞坪至此六十里,高而多由凤凰管),排打扣(卫城至此三十里),栗林(排打扣至此二十里),新寨(栗林至此三十里),总兵营(新寨至此四十里),凉亭,镇竿,凤凰城(总兵营至此四十里),芦荻关,石羊哨(水路至此二十里,麻阳县管),岩门司,江口(石羊哨至此二十里),龙家铺(上水岩门司至此五十里,龙家铺至此二十里),齐天盖(江口至此三十里,芷、麻交界),崇溪铺(沅州芷江管,齐天盖至此二十里),沅州城(崇溪铺至此六十里),江西桥(在南门上手),黄家街,竹平铺,裴家店(离城二十里,由此左手过桥进城),下贡溪(我祖自昔家于此,裴家店至此十五里),上贡溪(此地系我杨家所居之处),兰地,利溪口(下贡溪至此三十里),大枫凹,天雷(卜家所居之处),地裸,碧李桥(利溪口至此三十里),龙崩坡,米贝场(交贵州镇远府界),桐凉山,步头岗,刚度,鹅步溪,四家坪,火麻坪,水泥冲,左溪口。”

对以上“路引”作以下析评:

从“路引”起始点为今恩施市白果乡两河口来看,这支侗族杨姓人最早迁来的落脚点应是两河口,子孙繁衍逐渐向恩施的白果、盛家坝、芭蕉发展,即由南向北发展,形成恩施市西南部区域最大的杨姓族群,他们共同的原籍是原湖南沅州,即今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与新晃侗族自治县,其侗族民族成分不容置疑。

“路引”未记这支杨氏始祖杨秀罗从湖南迁贵州铜仁府(今铜仁市)省溪司(今江口县双江镇镇江村省溪组)翁八洞路线,忽略了杨氏从贵州迁恩施的历史,看来他们是将贵州铜仁翁八洞视为过渡居住地,而认为寻宗认祖的族源地在湖南芷江,但不等于没有人去贵州铜仁江口省溪翁八洞,毕竟杨秀罗葬在那里,只是没有记罢了,因此这支杨姓返乡省亲、扫墓的路线会更长。我们在研究时不能忽略,因为这是贵州侗族人民迁移恩施的一个佐证。

“路引”涉及湖北、湖南2省与恩施、宣恩、来凤、龙山、保靖、花垣、凤凰、麻阳、芷江、新晃10个县,沿途所经地点75处之多。所记里程从湖北恩施县白果乡两河口至湖南新晃县碧李桥华里,另有碧李桥至左溪口10余处里程未记,估计全部里程在华里左右,加上湖南芷江县与新晃县到贵州江口县的里程,估计在华里左右。

“路引”涉及的杨氏返乡道路,为缩短里程,选择的应是最便捷的道路,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条道路是当时恩施到湖南到贵州的驿道、旅道、商道、茶道。同时也是川盐运往湖南、贵州的主要盐道,因为恩施白果两河口与利川交界,川盐正是经利川运入恩施,再经宣恩、来凤运到湖南、贵州,盐茶交汇运输,这是一条很有经济价值的盐茶古道。土地革命时期,这条道路所涉及的范围,大多为贺龙领导的红军创建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与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区域,因此也是一条值得研究的红色旅游路线。

综上所述,恩施侗族《杨氏族谱》记载的“路引”,为我们提供了民族史、移民史、家族史、道路史、经济史、革命史等诸多信息。我们希望从姓氏族谱中得到更多这样的信息,也希望一些姓氏在编撰族谱时,除表记家族源流外,也注重与本氏族有关的社会资料,提供更多的不为人知的历史信息,为研究恩施的民族历史做出贡献。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2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