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弘治“贵阳八景”(残七景)
“贵阳八景”的记载,最早出现于明代弘治年间编印的《贵州图经新志》,但不全,只有七景。据说该书孤本藏北京图书馆,有缺页。是否所缺一景即在缺页之内,未能确定。其所载七景是:
铜鼓遗爱——此景位于今水口寺之铜鼓山上的仙人洞,其半山的来仙洞有进出口,因通风较好,空气对流时在洞口可听到嗡嗡之声,民间传说这是诸葛亮南征时留有铜鼓藏于洞中的铜鼓声。
虹桥春涨——虹桥即今南明桥,又称霁虹桥、襄阳桥、南门桥、中正桥,是明永乐二年镇远候顾成所建。虹桥春涨一景即此。
狮峰将台——此景位于今花果园附近的狮子山,此景系指明洪武初,征南将军傅友德筑台于狮子山上阅兵,明弘治时遗址尚存,一九五四年修公路时,狮子山被拦腰劈断,将台遗址已不存在。
灵泉印月——灵泉系建于元代大兴寺内的一井泉,泉极澄澈,凡月出没时,虽偏东西,而泉中皆见影。灵泉印月一景即此。大兴寺位于今中华南路新百货大楼处。
雅关使节——雅关又称鸦关、小关,在今黔灵镇,建于明洪武年间小关雄居高岗,横空驿道,形势险要,今关隘门保存尚好,上刻“北门锁钥”四字,雅关使节一景即此。
圣泉流云——圣泉又名百盈泉、漏沟泉、百刻泉,位于黔灵湖北面小埠上,是著名的间歇泉,圣泉流云一景即此。
龙井秋阴——龙井又名一品泉、龙泉,位于今延安路龙泉巷,龙泉水出石隙中,清洌甘味,胜于他井,龙井秋阴一景即此。
上述《贵州图经新志》所载仅七景,查阅弘治以后的嘉靖《贵州通志》并无记载。
二、明万历“贵阳十景”
明万历年间编印的《贵州通志》所载贵阳不止八景而是十景,除七景与《贵州图经新志》所载相同外,另载有贵竹清风、藏甲遗踪、东山胜概三景。
贵竹清风—景说的是领略贵阳竹林的清风,景在老城北门附近,即今喷水池附近。
藏甲遗踪一景说的是城内西南隅永祥寺下有一洞,俗称孔明洞、鬼王洞(今六洞街处)。传说诸葛亮南征时,有一将叫王志,英武过人而貌丑,军中呼鬼头,官至校尉。擒雍·过此,藏盔甲
于洞中,故称藏甲洞。
东山胜概—景指今省电视发射台处的东山,明《贵州图·新志》中的东山谓“山颇高大,而林木丛茂”,明人谢三秀有《东山志略》,称为“黔中之胜”,故将东山胜概一景补入明弘治年间编印的《贵州图·新志》和嘉庆年间编印的《贵州通志》中,从而使明代的“贵阳八景”达到了完美无缺。
三、明万历“贵阳十二景”
郭子章《黔草》卷十五所载“贵阳十二景”分别是:
东山雄镇
南崿峥嵘藏甲遗踪铜鼓留爱犀潭澄碧鳌矶浮玉霞山仙洞狮峰将台灵泉印月圣水流云红桥春涨龙井秋阴
注:“溪潭澄碧”指今甲秀楼前涵碧潭,而“鳌矶浮玉”指今甲秀楼下鳌矶石,两者紧紧相邻连为一体,不知为何要分列为两条;“铜鼓留爱”指今铜鼓山上的仙人洞,而“霞山仙洞”的描述似乎也指的是这一处,不知为何重复列出,存疑。
四、清代“贵阳八景”
清代时,明代的“贵阳八景”有的已经消失或改观,到清末时又形成一套新的“贵阳八景”,其名称为贵山挺秀、富水翔鳞、鳌矶浮玉、风台踏草、南峰脱颖、栖霞上月、浪拥金鳌、龙洞钟声。
贵山挺秀——贵山在云岩区境北面,又名贵人峰,俗称关刀岩。贵阳即因位于贵山之阳而得名。
富水翔鳞——富水发源于南明区八里屯龙井,由东北流至市南路,医院侧,入南明河。沿途灌溉许多田土,故称富水。今河道水渐减少,并受严重污染。
鳌矶浮玉——鳌矶系指南明河中一形如鳌的巨石,明万历年间建甲秀楼于上,与浮玉桥相连,故称鳌矶浮玉。
风台踏草——风台指观风台,在南明区观水路一侧,传说诸葛亮南征时筑台于上以观天象。
南峰脱颖——南峰即文笔山,位于南明区营盘路与省军区大操场间,其孤峰高立云外,成为作文的征兆。
浪涌金鳌——金鳌,指今鹿冲关森林公园内的金鳌山(文澜山)。群山如奔涛,迭浪中拥出一峰,宛如鳌首跃飞天。
栖霞上月——栖霞指栖霞山,又称东山,医院后,山上有月亮崖,月出没时,崖壁最先受照月光,故称栖霞上月。
龙洞钟声——龙洞即白龙洞,位于今观山湖区世纪城龙泉苑。洞中有数根大如楹的石笋,敲之于洞壁回响,如闻钟声一般。
五、清《鸿雪因缘图记》“贵阳九景”
黔灵验泉——黔灵山、圣泉
甲秀赏秋——甲秀楼景区
翠屏放牛——贯城河边翠屏山
水口观灯——水口寺、船石、仙灯洞
黔疆阅武——同“狮峰将台”
狮岩跌坐——从水口寺下游汤家山西望铜鼓山崖壁与和尚坡,似大小狮子对坐
苗倮献忱——不知与倮倮披纱山(即纱帽山、三帽山)有无关系
扶风春饯——阳明祠、扶风山、东山
图云卧辙——图云关、万里封侯石坊
六、民国时期的“贵阳八景” (又称“南明八景”、“甲秀八景”)
民国时期的“贵阳八景”,见于民国三十一年(年)陈恒安编写的《贵阳市指南》一书中,其所列八景均未用四言句列称景物,只是按地名或景名称呼。因其八景均在大南门外附近的南明河畔,故又称为南明八景。其所载贵阳八景为甲秀楼、翠微阁、鳌矶石、浮玉桥、涵碧潭、芳杜洲、海潮寺、武候祠。
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年二十六年(年),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命名“甲秀”,是取“科甲挺秀”之意。是贵阳市标志性建筑。
翠微阁——又名南庵、观音寺、圣寿寺、万佛寺、忠烈祠、武候祠、翠微园等。位于浮玉桥南岸的翠微巷,内有拱南殿、翠微阁、龙门书院,桂舫亭等古建筑群。
鳌矶石——是南明河中一块形如鳌的巨石,其甲秀楼建于其上。
浮玉桥——旧名南堤,江公堤,位于西湖路与翠微巷之间的南明河上,桥状似玉带浮于水面,故称浮玉,浮玉桥是贵阳城区最长的桥。
涵碧潭——位于浮玉桥甲秀楼前南明河中形成的一深渊,由于水色深碧,故得此名。
芳杜洲——位于南明桥与浮玉桥之间南明河中泥沙堆积的一块沙洲。洲上长有一种叫芳杜的小草(贵阳人称为小草香附子),得名芳杜洲。洲上绿草如茵,旧时为人们游憩场所,后因河中筑坝被水淹没消失。
海潮寺——旧名水月寺,位于西湖巷水电厅附近,与翠微园隔河相望,原有小溪至此与南明河汇合,小桥流水,景物迷人,河湾一带有小西湖之称。寺于解放前消失。
武候祠——建于明代,原址在今翠微园处,清顺治十二年(年),南明永历九年,孙可望据黔,命部将高恩将武候祠迁至今甲秀广场贵州电力网络公司处,武候祠于民国十五年(年)修建贵州第一个电厂时拆掉。
七、日本《新修支那别省全志》所载“贵阳八景”
九眼照沙洲
丞相祠
芳杜洲
浮玉桥
甲秀楼
万佛寺
涵碧潭
钓鳌矶
八、新“贵阳古八景”
年,贵阳市在“明代贵阳八景”、“清代贵阳八景”和“民国贵阳甲秀八景”中残存至今的景点基础上,确定恢复了“贵阳古八景”,南明区与云岩区刚好南北各占4景:
贵山耸秀
圣水流云
鳌矶浮玉
风台踏草
栖霞上月
雅关使节
铜鼓遗爱
浪涌金鳌
九、未知出处的“贵阳十景”
黔灵验泉、甲秀赏秋、翠屏放牛、水口观灯、黔疆阅武、狮岩趺坐、扶风春饯、图云卧辙、红枫垂钓、金色花溪
注:此版本有生搬硬凑之嫌。
十、年城市形象推广大赛评选的“贵阳八景”
黔灵山、花溪公园(含天河潭)、青岩古镇、甲秀楼、红枫湖、阳明洞、息烽集中营、南江大峡谷
十一、黔灵八景
1.清代贵阳“黔灵八景”:
贵山永奠、圣泉百盈、洗钵澄溪、檀山清涧、翠竹龙潭、云盖三台、狮象现瑞、玉猊拥座
圣泉百盈在黔灵山后山下五里。
洗钵澄溪之洗钵池乃赤松开山时饮水洗钵处,现在有一亭,形似新月的池长约2米、宽米余,池水来自不远处的杨柳泉,终年不涸,清末的直隶总督北洋大臣陈夔龙题“石壁又增新韵事,钵池难照少年容”。
翠竹龙潭在弘福寺右前侧低洼处,原来为深潭,四周竹影覆盖,传说有龙,刘世恩诗“寒潭云墨隐潜鳞,翠竹清新不计春;岂是懒为行雨去,听经稳卧不经尘”。解放前国民党在此处驻兵,把龙潭填死了。
云盖三台在黔灵山以北,右依承钵峰,锡钵峰兀立其左,在三台峰与檀山之间是动物园,旧时云遮雾罩,烟霞飘渺。
狮象献瑞指站在黔灵山上的感受,黔灵山北峰称为狮子岩,南峰名象王岭,两峰山体交合于弘福寺前,形成一道凹口的风景。
2.民国时期“黔灵八景”:
檀山清涧、翠竹龙潭、坐石观云、雨霁观瀑、玉猊拥座、麒麟襢(檀)洞、圣泉漏勺、凭亭瞰筑
雨霁观瀑指大雨初晴时间歇性的小瀑布从狮岩下泄,青山碧水挂白练。乾御和尚为此作《雨霁狮岩观瀑》诗:“雨雾狮峰翠欲流,杖藜观瀑过林丘。试看声势辞岩谷,直到沧淇泛巨舟。”
麒麟檀洞即麒麟洞风光。檀山清涧刻画从檀山经云岩洞流下来的一股山泉,晶莹甘洌。
3.周诗若先生版本的“黔灵八景”:
贵山永奠写作贵山永定,有麒麟擅(檀)洞而无翠竹龙潭,有雨霁观瀑而无云盖三台。
4.年版“黔灵八景”
象王岭瞰筑亭处有“黔灵八景之首峰双凤采莲众老题词九五八一”石刻,这又是另一版本的“黔灵八景”,其余七景所指不明。
十二、明“洪边八景”
明宣德年间,贵州土司宣慰史宋斌曾在洪边山上建会景亭,登亭观景,八景俱入眼中。明成化年间,曾经在贵州担任过巡按监察御史的王子沂有题“洪边八景”诗,对当时洪边的自然风光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
“翠屏旭日”在今东风镇云锦庄,翠屏山上有朝阳洞。
《翠屏旭日》:“云锦当空九叠张,金鸡拂树叫扶桑。沧浪水动群英伏,黄道天开万象光。松散晓烟晴露影,花含宿露暖生香。梧桐正在朝阳地,伫听和鸣有凤凰”。
“绣岭晴霞”指凤凰山。
《绣岭晴霞》:“早看阳谷日初升,岭表霞光渐次明。闪色只疑丝染就,廻文却讶锦裁成。探奇不必寻舟穴,览胜何须到赤城。应有仙家深处住,几人曾去问长生”?
“北庄绮陌”指的是北衙。
《北庄绮陌》:“北庄风景竟如何,四境惟春觉最多。花锦蝶晴翻玉拍,柳丝莺暖掷金梭。行厨雅称传醽醁,步障毋须斗绮罗。谁道边陲无胜概,却劳骢马一来过“。
“南谷琼林”指南方的三面山和旗山之间,在乌当区委旧址背后。
《南谷琼林》:“何地幽深百亩宽,南山之下最堪观。早梅破白春千树,雪竹埋青玉万竿。流水小桥云气湿,晓风疏雨鸟声寒。我来极欲穷殊览,几度径行驻马看”。
“环溪素月”即今环溪河。
《环溪素月》:“清夜嫦娥下广寒,环溪偏我把杯看。流光影约移水鉴,静影分明洗玉盘。冷沁蟾宫秋寂寂,香沉桂树露漙漙。就中有客神仙骨,直欲吹笙驾紫鸾”。
“鉴沼清风”指翠屏山谷内的泥泞地带。
《鉴沼清风》:“数亩田池镜样平,时时喜有好风生。触翻荷露流香远,吹散杨花落水轻。行挹顿忘三伏热,坐乘最喜一心清。当年渔父如曾到,不特沧浪可濯缨”。
“马陇灵源”指马陇坝的泉水源源不断流出。
《马陇灵源》:“一泓清水出山根,坎止流行觉有神。不是渊泉通瀚海,定应地脉接天津。当年岂独能滋物,值旱其如得济人。自是朝宗意无尽,常随化雨净边城”。
“螺岩飞瀑”即今松溪河上游的滴水岩瀑布。
《螺岩飞瀑》:“螺岩瀑布亦奇哉,付与诗人仔细裁。织锦机丝千尺展,玉龙鳞甲半空来。喜看长夏飞晴雪,怪听平时吼夜雷。欲拟匡庐题绝句,愧予老乏谪仙材”。
明朝嘉靖年间《贵州通志》》(卷之十)也记载载,贵阳北面有“洪边八景”。
十三、“花溪区十景”
年7月评选出的“花溪十景”如下,其中有一景不明。
花溪公园
青岩古镇天河潭黄金大道十里河滩镇山村燕楼古堡夜郎谷鬼架桥
高坡苗乡/红岩峡谷/摆弓岩瀑布?
十四、“观山湖区十景”
年1月23日下午,“观山湖十景”评选结果出炉,最终评定世纪城“爱心树小区”、百花湖、观山湖公园、九龙山森林公园、小湾河湿地公园、贵阳喀斯特公园、盘龙洞、阅山湖、百花湖森林公园、贵阳奥体中心等十处景点为“观山湖十景”。
十五、清镇八景:
炉岭归云,又称云贵山(云归山、炉岭山),乃八景之首,是建文帝在清镇留下的第一个遗迹。
笔锋叠翠,离杨家井很近,同在倾国倾城小区内,《清镇县志稿》说她“每遇晨曦初上,翠雅宜人,秀色如画”,当地俗称旗山坡,现在小小的山坡已几乎完全隐入高楼大厦中了。
山怀铜鼓(铜鼓山)
岸锁铁桥(飞练桥)
塔耸青云(梯青塔)
洞溜华盖(凉伞洞),是建文帝在清镇留下的第二个遗迹。
石桥夜月(“石桥夜雨”),周五井位于城西庙儿山下,她流出的水在不远处从一座小石桥下经过。
桂岭秋阴(桂华山)
注:还有另一版本的"清镇八景"中包含了“响水流霞”(暗流河天柱飞瀑),其余七景所指不明。
十六、息烽温泉八景
天台丛林、白石涌泉、豸角凌云、清流鸣琴、奇石观瀑、洪水古营、慈云生佛、天生高桥。
十七、息烽西望山八景
西望山八大景指凤池传灯、瞿昙问道、天门烟霭、雨花观瀑、松谷晚钟、语嵩塔院、天阙晴岚、万壑呼嵩等自然景观和佛文化景观。
十八、息烽西望山二十四景
1.弓痕凌波仙履桥——位于鹿窝村火金山。
2.鹿鸣溪畔雷打石——位于西山村。
3.曲水接天出鹿溪——位于西山村。
4.怪石钩连芙蓉嶂——位于瞿坛寺北与伏狮峰之间。
5.五步九折云中梯——位于西山村谷米洒。
6.妙法华严驯伏狮——碓窝坪上。
7.梭米孔下碓窝坪——云梯顶端。
8.五老插笏隐丛林——即五老峰。
9.石将军——轿顶山南麓。
10.仙女石——轿顶北麓。
11.铁围城——语嵩塔下。
12.动胆石——轿顶山下。
13.万卷书——位于天门石对面。
14.玉乳泉——位于塔院寺左侧,也称六角井。
15.金钟塘——位于凤池寺右前方约米处。
16.天风岭——位于凤池寺后约米。
17.半朵莲花——位于天风岭东侧。
18.千层岭——位于西望山北端,又名千层坡。
19.莲花岭——位于西望山千层岭西侧。
20.石楼关——位于西望山瞿昙寺南面。
21.公公背媳妇——位于尖峰岭烟灯坡。
22.薄刀岭——位于西望山南段。
23.佛香湾——位于薄刀岭南麓。
24.九龙岗——位于鹿窝乡三友、马屯村境内,由九条支脉组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