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龙潭 >> 龙潭资源 >> 正文 >> 正文

澧州外八景之龙寺晓钟西部文明播报

来源:龙潭 时间:2024/12/24

Hi:

这里是彭山景区

澧州外八景之《龙寺晓钟》

澧县有一条龙潭寺路,贯穿德隆商业区,非常热闹繁华,还有一条相对冷清一点的街,叫晓钟街。这一路一街,其实都和我们古澧州非常有名的寺庙——龙潭寺紧密相关。

据《澧州志》记载:在州城西北郊,“有龙潭寺,为崇信禅师道场,值晓风残月,梦回酒醒,钟韵悠扬清澈,足以惕昏振聩。”并在“景物”条目里,提到了澧州城外八景之一的“龙寺晓钟”。要说起来,龙潭寺那时还在澧州城北门外西边,寺前有老龙潭,周金刚焚经台和斗笠山等景点,可惜如今都荡然无存。龙潭寺在佛教禅宗南宗的历史上,可是鼎鼎有名,它在禅宗南宗的地位,完全是和药山、夹山等并立的,这座寺庙因为一个著名僧人弘法名扬海内外,这个僧人就是崇信禅师。

据佛教典籍记载,崇信禅师本是湖北荆州人氏,他在出家前的时候,只不过是荆州的普通老百姓,就住在天皇寺边的一条小巷子里面,每天起早摆个烧饼摊,做点小买卖聊以度日而已。但是他生性善良,也有不错的悟性。每天天皇寺里的大和尚道吾禅师进出,都要从他的烧饼摊子前经过,两人都对彼此非常熟悉。这崇信每次收工,都要从摊子上拿十个烧饼笑呵呵地送给道吾禅师,而道吾禅师也不拒绝,每次都欣然接受。但是,道吾禅师接受了馈赠之后,又从十个烧饼里拿出一个来,回赠给崇信,说是也要惠赠给他,让他能有福分荫庇子孙。崇信很是疑惑,思索道:烧饼是我送给禅师的,为什么禅师又反过来再送给我呢?难道他是有什么其他的意思吗?崇信终究想不明白。后来,他终于忍不住就问道吾禅师,为什么要回赠呢?道吾呵呵大笑,就说,烧饼本是你送给我的,一点也不错,但是我再送给你,又有什么不妥呢?据说这一直截了当的回答,就使崇信一下子如同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悟得了禅宗一超直入如来地的大道理。也正是因为他的开窍,他就拜道吾禅师为师,正式剃发出家,做了和尚。道吾禅师非常高兴,觉得他根器不凡,一定能成就佛果,给他取法名叫做“崇信”。为什么叫“崇信”呢?因为他以前尊崇福善,如今又相信道吾禅师法语,所以就称崇信。

崇信后来到了澧州,结庐老龙潭之上,以此为道场,开始弘法讲道。他在这里声名大噪,有两件事情,不可不说。

唐代澧州有一位刺史,叫李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的弟子,文名很盛。他来澧州当官,对于当地的各种人物很是留心,他听说了城北龙潭寺的主持崇信的大名,就起了好奇心,想去会一会他,看看这个和尚究竟是不是传言中的有道高僧。有一天公务之余,他出城墙北门,信步往老龙潭方向走去,只见那里古松参天,一水涵青,一条小径曲曲折折沿着溪流前进,就到了一处寺庙,虽不是十分宏伟壮丽,但是清幽古朴,令人感到心神安宁。李翱步入寺庙,只见里面宝相庄严,香烟袅袅,一位僧人正在打坐参禅,似乎并不理会有人进来,李翱心下有点奇怪,于是主动过去和他打招呼,一问询,方才得知正是崇信,接下来,就是那著名的禅宗南宗公案了:

刺史李翱问:“如何是真如般若?”

崇信禅师答道:“我无真如般若!”

李翱又说:“幸遇和尚!”

崇信禅师答:“犹是分外之言。”

正是这短短的两个问答,成就了一段李翱龙潭问道的千古佳话,一段禅宗南宗的典型公案,简洁深刻的问答,一般人可能根本就没有看出里面千言万语说不尽的玄机,留给后人以无限的遐想和丰富的阐释。李翱执着一念,想去问明白什么是佛家的“真如般若”,也就是万事万物的本质,但是得到了一个完全出乎他意料的回答,崇信完全不理会他提的什么“真如般若”,直接说他这里根本就没有什么“真如般若”,一语惊醒梦中人,李翱作为一个悟性超常的文人,自然立刻就明心见性,刹那间理会了崇信高冷而严苛的禅机,在一瞬间,他就被眼前这位禅师彻底征服了。只有一招,崇信禅师就拆解了他心里固有的僵化思维,让他有了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豁然开朗的境界。接下来,他的话锋一转,表明自己对于崇信禅师的言外之意有了深刻领会,但是这一表露感激的话语,依然落入了“俗套”,那一刻,崇信禅师毫不客气地说道:李长官啊李长官,你说的依然表明你还没有觉悟,你还是落在了尘世的锁链里面。

在这则故事里,我们看见了禅宗南宗所称“德山棒”的严峻风格的源头,崇信禅师那种不虚与委蛇的作风,在他的嫡传弟子德山宣鉴那里发扬到了极致。他这一门宗风,和“临济喝”成为了南宗让人津津乐道的双璧。

从一个卑微的俗世尘埃里卖烧饼的小贩,到开一代禅门宗风的祖师,龙潭崇信的人生,本身就具有传奇色彩。在龙潭问道的故事里,他不过是以一个出身底层的非知识阶层的人物,来接触当时的官僚知识阶层,他的表现和显示出来的智慧,却能轻易地将当时社会顶层的智慧头脑折服,这足以说明当时澧州佛教界的影响之大。南宗的繁盛并非虚有其名,而通过澧州包括龙潭崇信的徒子徒孙,禅宗还能够远播朝鲜半岛和日本,也就是木有本水有源,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在老龙潭边,在晓钟暮鼓里,这位高僧平静地走完了他在尘世间的一生,并将他点点滴滴的事迹,留在了卷帙浩繁的典籍之中,任凭后人去追踪,去凭吊。

今天,龙潭寺已经无处可觅,连遗迹都荡然无存,只有在德隆街后临近桃花滩宾馆的的一片水塘边,还有好事者树立起一块石头,上面写着“龙潭遗迹”几个大字。我们只能在想象里,去追忆那晓钟悠扬,振聋发聩的往昔时刻了。

资料来源//:云上文澧

TheEnd

作者/来源:彭山景区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