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龙潭 >> 龙潭资源 >> 正文 >> 正文

红军后卫团神秘失踪,中央三次调查无果,7

来源:龙潭 时间:2023/6/28

年,石阡县党史研究室的几位工作人员已经在甘溪槽村住了好几天,可几天下来关于红军跳崖的事情还是一无所获。

杨又铸

  几个月前,党史研究室的杨又铸听说困牛山附近有个奇怪的习俗,每年的重阳节,人们都会自发来到困牛山一处悬崖下烧香纸。但奇怪的是他们祭拜的不是鬼神,也不是祖宗,而是牺牲的红军战士。

  联想到当年红军在石阡县的活动,特别是长征时失踪的红六兵团后卫团,杨又铸感觉这习俗里面一定藏着秘密。因此他没有放过这个线索,直接来到了困牛山附近调查。

  然而调查后发现,当地很多老人都知道祭拜困牛山的秘密,不少人还曾亲眼见证,可无论杨又铸和同事怎么问,当地人都对他们避而不谈,丝毫不愿透露任何消息,这不禁让杨又铸和其他同事犯了难。

杨又铸

  那么,困牛山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村民为何要对外人隐瞒呢?

困牛山的秘密

  “蔡爷爷,您就和我们谈谈吧!如果您不说,这段历史以后可就没人记得了!”杨又铸已经不知道第几次登上蔡应举老人的家门,这一次,他几乎用上了恳求的语气。

  “是啊,蔡爷爷,如果没人知道这件事,那些牺牲的红军战士怎么能被后人记得呢?您告诉我们,才能让更多后人知道这些英雄啊!”和杨又铸一起的工作人员也恳求道。

  已经94岁高龄的蔡应举颤颤巍巍地站起来,门外的青山苍翠欲滴,当年红军跳崖的困牛山就在眼前。看着这几个年轻的后生,他不由得想起了六十多年前那些同样年轻的红军战士,于是他叹了口气道:“好吧!我讲给你们听!”

困牛山

  杨又铸等人闻言大喜,立即打开了录音设备以及纸笔,准备记录下这段尘封了六十多年的历史。

  蔡应举老人还清楚的记得当年红军来到川岩坝的日子,那是年的九月初九,正是重阳节,不过重阳节当天,本来应该在家欢度重阳的村民却没有一个在家。

  为了“围剿”红军,国民党反动派将困牛山附近的村民都转移到了山上,并且粮食搬走不让红军获得任何补给。他们相信在这样“坚壁清野”的战略下,已经进入重围的红军没有任何突围的可能。

  目睹这一切的蔡应举,更是深有体会。当年他已经27岁的青年,对家乡附近的地理情况都十分清楚,附近多崇山峻岭,困牛山更是一处绝地。那里是一处三面环山的山谷,只有一个出口,像是一个口袋般睡在地上。从前村民进去放牛,只需要守住小口就不怕牛跑走,困牛山也因此得名。

图片源于网络

  然而,当时的红军并不知情,他们一边和国民党军交战,一边往困牛山深处一个叫虎井沟的地方退。当时的蔡应举正在虎井沟对面的王秦寨,他亲眼看到,红军站在虎井沟上方的悬崖上,已经被敌人逼到了绝境。

  如果当时红军战士们奋力反击的话,是有可能突围的。可卑鄙的国民党反动派知道红军不愿伤害百姓,于是用枪驱使着百姓充当挡箭牌,还让一些百姓扑上来抢夺红军的枪支。宁死都不愿向百姓开一枪的红军战士,面对这种绝境,只好摔散了枪,随后大吼一声集体跳下了悬崖。

图片源于网络

  第二天村民到虎井沟时,便看到红军的尸体在下方铺成了一片,沟里的泥土都被鲜血染红了。

  之前国民党军将百姓转移到山上去的时候,和他们说这是一股土匪,然而看到这里,村民们纷纷痛哭:这哪是什么土匪!哪有宁死都不愿向百姓开一枪的土匪啊!

  于是,村民们将这些烈士遗骨收敛,每年重阳节,都来这里祭奠。

  “蔡爷爷,当年的红军师长是不是叫龙云?”杨又铸听了红军跳崖的故事后问道。

  “是叫龙云!当年跳崖的红军娃子有两个挂在了悬崖上,没摔死,一个被国民党杀了,另一个因为年纪小被我们这的人收养,改名陈世荣,他儿子就是镇上卫生院里的医生。陈世荣亲口说的,他们师长就叫龙云!”

陈世荣

  于是,终于得知困牛山秘密的杨又铸和同事们又一起找到了陈世荣儿子陈德昌,但遗憾的是陈世荣老战士已经去世了。不过幸运的是,顺着这条线索走访下,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在石阡县先后找到了两百多名当年失散的红军,结合着党史记载,他渐渐还原出了当年红军跳崖的前因后果。

  年10月7日,红六军团在来到石阡县下方一个叫甘溪镇的地方时,军团长兼红17师师长萧克和红18师师长龙云发现镇里一个人都没有,但本应就此警觉的他们并没有采取行动,直到抓到了几个国民党桂军探子才知道,他们已步入重围。

接着,敌人从四周制高点排山倒海般冲下来,遭遇战一触即发。血战八小时后,红六军团被打散,原本六个团只剩下了四个团。之后,军团长萧克决定向北转移,结果一个星期后再遇强敌,血战一番后无奈撤回甘溪镇。

  而此时为了掩护主力南撤,18师师长龙云带着仅剩一千多人的红52团拦阻敌人,准备等主力安全转移后再突围追赶。可刚接到萧克突围的命令突围而出,他们就再次被湘黔两地国军包围在困牛山。

  再次血战两昼夜后,全团仅剩四百余人,之后他们被逼到了山崖边,便发生了蔡应举老人亲眼见证的惨剧。

图片源于网络

 那么,红六军团为何会来到石阡县?这位带领红52团断后的师长龙云又是何来历呢?

红六西征

  年,龙云出生于贵州锦屏县茅坪上寨,原名龙治贞,先后在上寨村和天竺中学读书。16岁那年和同村青年一起去武汉闯荡,之后和同乡一起加入国民党军队。

  因在部队中表现出色,几年后,龙云晋升到了连长的位置,并且还娶了一名湖南妻子,两人育有一女,名龙莲英。然而,没等女儿长大,龙云就来到了国军独立第五师,而第五师的第一团团长,正是后来的新中国开国元帅彭德怀。

彭德怀

  年7月,彭德怀领导了平江起义,之后国军独立第五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龙云也随部队来到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医院政委。

  之后,他又参加了瑞金军事政治学校学习,是红军学校的第一期学员。毕业后,龙云先后任红七军21师师长、湘赣军区参谋长、红军学校第四分校校长等等,红六军西征时,他担任的是红六军18师师长。

  那么,本应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的红六军,为何会来到距离井冈山数千里外的贵州铜仁石阡县呢?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蒋介石先后调动近两百万大军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在前四次“反围剿”中,在毛主席的正确军事战略思想的指导下,蒋介石的“围剿”计划一次又一次破产。

王明

  而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由于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影响,毛主席的正确作战方针未被采用,因此在面对蒋介石的一百万大军、两百架飞机的强大攻势下,李德等人不扬长避短发挥游击战优势,反而和对方在正面战场打阵地战、消耗战,造成了红军的巨大伤亡。

  之后,左倾冒险主义演变成了“逃跑主义”,革命根据地被严重破坏,随后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败,被迫进行长征。

  而在长征之前,中央决定先派出一支先遣队,替红军主力牵制一部分敌人力量,并在湘中地区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争取为长征中的中央红军提前打出一片落脚之地。

  于是年7月23日,红六军团接到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后,便开始了西征之路,并于8月7日成功从湘赣苏区突围。然而,在红六军团千辛万苦突破敌军重围来到湖南境内,并渡过湘江之后,敌人发现了我军的意图,因此利用西征牵制敌人力量开创革命根据地的计划破产,中革军委只好再下命令,让红六军团在湖南城步、绥宁、武冈一带开展游击活动,尽量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此时正是9月初,红军长征已经迫在眉睫,因此中央需要红六军团牵制大量兵力,为红军长征提前蹚出一条路来。

  所以,在上一条命令下达不久,中革军委随即又下命令,让红六军团继续西征,沿着贵州、湖南交界处绕道贵州,之后再转向湘西,在湘西地区开创革命根据地。

  然而,从井冈山到贵州行军距离超过五千里,路上更是有着无数险峻高山,苍山老林,还有湘、桂、粤、黔四省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期间数次陷入重围,又数次突围,一次次不停歇地战斗,也创造了一个个红军长征史上的奇迹。

最终来到贵州石阡县时,红六军团已经从刚出发时的多人变成了余人,损失大半。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他们出发后两个月,红军开始长征,长征的路线便是基本沿着之前红六军团蹚出的路。

因此,红六军团的西征,为中央红军前期的长征之路减轻了一大半压力。

图片源于网络

  而红六军团开始西征时,军团部设置在军团长萧克所在的17师,同时17师的三个团也是红军中的精锐,因此在红六军团的两个师中,17师是军团主力,而龙云所在的18师主要起着西征中的护卫作用。

所以在行军过程中,龙云率领的18师52团和54团是红六军团的前锋部队,而18师53团才是后卫部队。那么,为什么后来龙云的52团变成了后卫部队呢?原因就在和国军的一次遭遇战上。

浩气长存

  年9月20日,红六军团来到了龙云的家乡锦屏县,龙云凭借着对家乡地形的熟悉,带领着大部队一路抄小路,想靠走捷径摆脱湘黔桂三省追兵的封锁。

  然而,当他们一路跋山涉水来到剑河县附近时,同样抄小路过来的国民党湘军部队堵在了他们前面,随后桂军也抄小路追上了红六军团。此时红六军团被两军夹在了中间,危在旦夕。

  这时军团长萧克命令,让18师前锋部队和后卫部队调换位置,让精锐的18师52团阻击敌人,以给第六军团主力争取突围机会。

  因此,龙云便从前锋到了后卫,担当了掩护主力撤退的任务。这一次遭遇战之后,54团几乎全军覆没,整建制都被敌人打掉了,最后只好将剩余兵力被并入其他团。

  之后,一路连续不间断战斗的红军来到甘溪镇后并未及时发现敌人的埋伏,不幸再次落入包围。这一次,龙云所在的18师52团和敌人拼死战斗,在损失了大半兵力后,被敌人一步步逼到了困牛山。

  这支身经百战的红军精锐部队,就这样在敌人的包围中渐渐消耗殆尽,来到困牛山时,全团只剩下了一千余人。

  即使这样的伤亡率,战士依旧死战不退,面对敌军的劝降也丝毫不理。最终,在困牛山和敌人血战两昼夜后,除了18师师长龙云率两百多人突围,其余人或跳崖、或牺牲,损伤殆尽。

  而红52团最后剩下的两百多人,随后也在敌人的围堵中被击溃,师长龙云被俘虏。刚开始,龙云一口咬定自己只是个连长,但随后被叛徒出卖,身份被指认。

图片源于网络

  敌人在知道龙云的真实身份后,大喜过望,连忙联系国民党军阀何键邀功。在蒋介石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剿共”策略下,龙云没有被杀害,而是押到各个“感化院”“反省院”,以期望能够劝降为己所用。

  但面对敌人的招抚,龙云毫不理会,即使敌人对其进行了长达一年的严刑拷打,他也毫不低头。年2月2日,龙云在武汉伤重逝世。

  令人欣慰的是,后来经龙云掩护突围的红六军团在贵州印江县木黄和红三军胜利会师,18师红军战士的鲜血最终没有白流。

  新中国成立后,甘溪仡佬族侗族乡树起了一座“甘溪死难烈士纪念碑”,曾经的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亲自在纪念碑上题词:“牺牲决胜,勇当长征先遣队;浩气长存,信是中华好男儿。”以此教育后辈,永远不忘甘溪战斗,永远不忘困牛山下的红军战士。

  因此,蔡应举老人将红军的故事讲完后,便带着杨又铸等人一起来到了困牛山当年红军战士跳下的地方,并在山下点燃了一摞摞香纸,以祭奠那些红军的英灵。

  这时,蔡应举老人也说出了村民们不愿提起这段往事的缘由。原来,由于当年发生的事情太过惨烈,人们每次想起那些牺牲的年轻面孔都会感到心痛,因此除了世代相传让后人铭记外,基本不会想提起那段历史。

图片源于网络

  而杨又铸他们又是外人,更不愿说出口。因此,也难怪之前他们打听不出结果了。   

  之后,杨又铸等人通过多方调查走访,终于将困牛山的英雄壮举以及红六军团后卫团的下落查明。在杨又铸的推动下,年,在红军跳崖七十年后,困牛山壮举史实终于得到认定,而为了纪念红军,山下的甘溪槽村也从此改名为困牛山村。

  年,石阡县龙潭镇也树立起了一座名为“困牛山红军壮举”的纪念碑,将浩气永存,不断教育后人不忘困牛山精神。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为激励干部群众尽快脱贫,努力工作,村干部张国玉经常拿困牛山精神激励众人,更是直接对其他村干部道:“要是我们的工作做不好,就愧对长眠在困牛山下的红军战士!”

困牛山村

  后来困牛山的故事越传越远,越来越多人知道了困牛山的故事,困牛山精神也随着人们的瞻仰不断扩散出去。

  年8月,困牛山村刚毕业的大学生万仕洪放弃了外面的工作,选择回到家乡发展,之后当选为村委委员。而当问及他回到家乡的原因时,万仕洪道:“当年的红军为了百姓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我也要为家乡振兴贡献力量!”

  由此可见,困牛山精神从来没有因为红军的牺牲而消失,相反,随着一代代的传承,这种精神已经深埋到了困牛山所有人的心中。

红军跳崖处

  截止到今天,困牛山那些跳崖的烈士们已经离开了88个秋冬,曾经的18师师长龙云,也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时光的消逝带走不了永存的精神,直到今天,困牛山精神还在激励着一代代人继续前进下去。那些牺牲烈士的光辉,也将永照史册,永远被后人所铭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