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天元
快过年了,花垣县财政局干部石垣最惦记最当紧要办一件事就是要给家住花垣县龙潭镇开支村帮扶户张老大(化名)买药送去。
前不久,石垣利用周末的休息时间,开上自家的小医院给张老大买上够吃半年的药,并亲自把药送到张老大的手中。
“石垣,还在延续她的帮扶故事。”知道内情的同事们称赞说。
这事还得从头说起。年5月,石垣作为花垣县财政局的帮扶干部与张老大家结成了扶贫帮困的对子,她在入户走访时了解到,张老大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当时家庭人口3人,因病致贫,本人患有重度精神分裂症,家中无劳动力,是全村有名的特殊贫困户。张老大的母亲体弱多病,不能劳作,儿子才上小学三年级,由于张老大疾病缠身,他的妻子已离家多年,而他本人必须靠长期服药来控制病情,长年累月的服药,致使他丧失劳动能力,村里已在年将他家纳入低保贫困户。
通过入户走访,石垣还了解到张老大每年都医院买几次药,从龙潭镇开医院需要转好几趟车,在买药的途中,张老大还经常会由于路途环境的变化而发病,有时候找不到乘车的地方,医院,甚至有时候找不到回家的路,辗转几天几夜才能回到开支村。知道这样的情况,她主动承担起为张老大买药的责任,不仅为他买药,还承担了买药的所有费用。
平时,石垣还和张老大约定好,当药吃到只剩半个月的量的时候,就告诉石垣,周末的时候石垣便去到永顺医院帮他开药,然后回来再把药送到张老大手上。
不仅如此,石垣还从思想上、感情上、生活上、政策宣传上给予张老大更多的帮扶,在石垣的鼓励下,原本微微弱弱的张老大身体也慢慢有所康复,渐渐对生活重新树立起信心,开始走出村子,跟着亲戚到县城里打一点零工,为以后的自食其力和巩固脱贫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就在前不久,当石垣把药送到张老大的手中时,张老大很动情地说:“四年过去了,我就没有断过药,每次买药花去的3、元药费,都是你掏的钱,真不知怎么感谢你,不仅我要感谢你,我还要代表我妹妹感谢你啊......”
说到他的妹妹,村民们说,石垣在年7月的一次走访中,好奇地发现,张老大的家里突然多了两位“客人”,一个20多岁蓬头垢面的年轻女子和一个6、7岁的小女孩。一进门,女子一脸不客气,质问石垣是什么人?到她家来干什么?通过石垣耐心沟通,慢慢缓和了“紧张”的气氛,才知道这名女子是张老大的妹妹叫张小妹(化名),几年前出去打工“嫁”到广西,这次是带着非婚生的女儿回来的,孩子6岁多了还没有上户口,交流过程中张小妹明显表现出精神有些不正常。
情况掌握之后,石垣立即返回镇派出所去帮助联系孩子上户的事,因为孩子即将满7岁,也到了上学的年龄,没有户口影响孩子正常的义务教育,这可是头等大事。把上户程序弄清楚了,接下来的几天,石垣跑上跑下,帮助张老大妹妹把孩子户口到镇派出所上好了,又给龙潭片区负责教育扶贫的老师报告孩子的基本情况,至此,孩子上学的事情才有了着落。紧接着及时向驻村工作队报告张小妹母女现状,把母女二人纳入建档立卡扶贫对象。
安顿下这些之后,细心的石垣还是放心不下语无伦次、交流不畅通的张小妹,她给县财政局里驻村工作队队长报告了张小妹精神不正常症状,建议由工作队、村里和帮扶联系人共同努力,劝医院接受治疗。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当石垣再次来到张老大家中走访时,张老大激动地说:“姐,医院有了大好转,不再乱骂人了,能够自己吃饭、上厕所、洗澡了。”他的眼神充满了无限的感激和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真情。
事到如今,买药的事,石垣一年两次雷打不动去永顺或吉首帮张老大买药。
“买药的事,我会一直延续下去,帮扶的故事还将延续下去。”石垣说道。
文:石天元
编辑:麻莉
来源:花垣县财政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0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