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彭孙英湘西报道
“只要群众都主动参与进来,双坪村的嬗变之路就会越走越宽阔。”湖南省发改委派驻湘西州花垣县龙潭镇双坪驻村第一书记刘城说。自驻村工作队进驻双坪村后,刘城探索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协同发展模式,推进重点建设项目18个,促进消费帮扶20万元,年村集体经济增收万元。
像刘城这样的驻村第一书记,正在魅力湘西大地续写着一个个春天的故事,绘就出一幅幅乡村振兴壮美画卷。年5月,湘西州按照应派尽派,全面尽锐出战的要求,接续向个村(社区)和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选派了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名工作队员,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向下扎根,共建干群“连心桥”
“想要搞好基层工作并不难,关键要接地气,把老百姓当作自家人。”这是彭宏春刚到村时,村支书石国祥讲的话。去年5月,刚结束4年驻村工作的永顺县民政局干彭部宏春再度请缨,带着组织的期望和对“三农”工作的热爱,辗转新的“战场”——永茂镇樟木村。
“王哥,今年又准备增养几头黑猪?”“申请小额信贷这个事晓得了,回头就协助落实”……彭宏春谨记支书的叮嘱,不敢有丝毫大意,带着驻村工作队起早贪黑、走村串户,深入农户家中调查摸底查实情,熟悉着这里的村情民意,村民也很快认识了这个新来的“彭书记”。
一次走访中,彭宏春得知村民小黄在27岁时便患尿毒症,痛苦、挣扎如雾霾般如影随形,其母提供自体肾为其成功移植,换肾后的母亲身体也大不如前,只得在县城打临工维持生计和维护小黄的后续治疗,其年迈的父亲身体也不适只能在家干点轻松的农活,一家的日子过得紧巴巴。
坚强的小黄让彭宏春感到心酸,他立即帮助解决临时生活困难救助余元,并为小黄争取到后续治疗相关医疗救助服务,还为小黄父亲安排了村水管员公岗,每年可获多元工资,大大减轻了小黄一家的经济负担。在彭宏春多次鼓励下,小黄一家重拾了生活的信心,小黄也在省城找了一份轻体力工作,他们一家的生活又开始步入了幸福的“快车道”。
驻村以来,彭宏春不仅完成了从民政干部到驻村干部的角色转换,更是成为了樟木村的一份子和村民心中口里的“娘家人”。
在保靖县甘溪村,省委组织部派驻工作队与村支“两委”、全村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建设千亩优质稻基地,完善加工销售渠道,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万元,村民户均增收元,实现家家有分红,户户得实惠,人人干劲足。
硬核支撑,打好产业“翻身仗”
花垣县长乐乡那光村山林密布,气候温润。借助村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驻村工作队合力推动下,那光村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羊肚菌正成为村民致富增收的当家产业。
年5月,驻村第一书记彭可为一到那光村,就聚焦产业兴旺做了详实的调查研究,了解到那光村人均耕地不到1亩,耕地碎片化极其严重,农业效益和抗风险能力极低。“产业不可能搞得好,你们工作队不要搞产业,修路就行了”。干部和群众普遍不看好农业产业,不相信靠种地能挣钱。
村里年轻的种养大户彭庚,这些年种过水稻玉米、养过猪养过蛇,都没怎么赚到钱。他知道工作队是从湖南农大来的,很快就主动找到工作队,想让工作队为那光村、为村民们找到一条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群众的期盼就是工作队前进的方向!这给彭可为投身产业增进了信心,也让身为湖南农业大学干部的他发挥学农、在农优势提供了展示平台。
综合那光村实际情况,彭可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闯出一条路子来。他先后组织湖南农大35名专家教授、食用菌团队分别从气象数据、水土信息、市场需求、技术储备等方面反复论证,最终决定为那光村量身设计了利用冬闲田种植羊肚菌项目。同时联合中国五矿集团划拨专项产业资金.7万元,专项扶持那光村“利用冬闲田种植羊肚菌”示范项目,开启了“央企资金注入+高校技术输入+地方人力投入”合作帮扶模式,当年羊肚菌种植收入就达到26万元,跟种的彭庚2亩地就赚了近3万元,那光村也成功的开创了花垣县规模化种植羊肚菌的先河。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突破50万元,极大地增强了村支两委,老百姓发展产业的信心。
今年3月,羊肚菌新鲜上市,短短15天时间,鲜品销售收入达8万元,那光村的羊肚菌端上了北京、上海、广东、长沙等消费者的餐桌。彭庚也尝到甜头,今年继种了10亩,预计纯利润可达15万元。
与此同时,中国电信湖南公司派驻龙山县石牌镇桂英村工作队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助力桂英村在全省率先开通5G基站,拉通千兆光纤,以天翼云为底座搭建的数字乡村平台、智慧百合种植园、平安监控网、AI防护网、云播宣传网加速了平安桂英、数字桂英、智慧桂英建设,年桂英村全年实现经营性收入万元,净收益60万元,较年同比增长%。
在推动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狠抓项目建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优化基层治理等工作时,各工作队认真履行职责,组织实施了一大批惠民项目,仅州派工作队两年以来就统筹财政资金、协调社会资本以及整合村级资源争取项目资金3.57余亿元、村均余万元,各帮扶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改善,群众获得感与满意度不断提升。
初心领航,淬炼担当“铁肩膀”
“只要村民需要我,再干几年又何妨!”当队友问及期满轮换是否回单位时,正眺望村口油菜花田的向自瑞未有分毫犹豫便脱口而出。
年4月,结束12年部队戎马生涯转业地方工作的向自瑞主动向后盾单位泸溪县应急管理局申请驻村,通过组织考察后,年3月他便轻装简行来到庄尚村,一年后又申请到最偏远的都歧村。部队生涯原本就让两夫妻聚少离多,回家工作的第一站又选择去驻村,开始他的家人特别不理解。
年8月的一天,向自瑞带着妻子一同走访“亲戚”,看到群众家中破破烂烂,妻子紧跟身后沉默不语,当天走访结束后,妻子对向自瑞说道:“自咱们结婚以来,你一直都在部队,我们确实不容易,但比起老百姓,我们要幸运多,现在他们更需要你,你就踏实干吧,家里有我。”
得到家人的支持和鼓励,向自瑞充分发扬军人的顽强拼搏精神,工作常常都是满载负荷,他出门总带着笔记本,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并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很快,全村老百姓的基本信息他都写在了本上。在他的带领下,帮扶村种植瓜果及中药材近千亩,建成风雨桥24座、观景台2座、露营基地2个、休闲垂钓中心1个,群众的生活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年9月,向自瑞又顶住压力再次向组织申请驻村,被安排到了马王溪村担任第一书记。虽然是一名驻村老兵,但这次驻村使命有所变化,他总以新兵蛋子来要求自己。向自瑞开始在农业产业结构上动心思,与新一届村“两委”共商大计,扎实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年村集体经济突破万元。
“我们会永远记得,年为我们全村接通了城市自来水!”榔木村竹科组孙兴加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0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