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是七岁时的骆宾王,应家中客人要他以池塘里的鹅儿为题所作的应景诗。此诗动、静、视、听、音、色完美结合,池塘里一群白鹅声声入耳跃然神现。
骆宾王随口吟诵的这千古这首名篇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妇孺皆知。唐诗《咏鹅》已成为我们当代唐诗教育的经典之作。
骆宾王浙江义乌人,骆宾王的名字是祖父取于《易经》第六十四卦中的“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的诗句,意思是期待骆宾王将来能体察民情,辅佐君王,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骆宾王少年丧父,生活贫困。骆宾王为人刚正,其诗气清新俊逸,大气自如,著有《骆宾王文集》等。骆宾王与杨炯、王勃、卢照邻并称为“初唐四杰”。因《咏鹅》一诗而素有”神童“之誉。
公元年骆宾王,多次上书抨击反对皇后武则天干预朝政,之后被抓进入狱,次年遇赦得释,并被任命为临海县丞。对于反对自己的文人官员,武则天不计前嫌仍委任官职继续任用,由此可见武则天的容人之量。
公元武则天准备登位称帝,徐敬业在扬州起兵讨伐武则天。骆宾王在徐敬业起兵前夕,执笔起草了名扬天下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檄文语言犀利、义正辞严,犹如激战的号角利剑。武则天面对檄文的痛骂指责,不恼反赞,称骆宾王为旷世奇才。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这篇精彩异常的战斗檄文与王勃的《滕王阁序》并称为中国骈文史上的“双璧”。
后徐敬业兵败骆宾王下落不明。而骆宾王的去向一直众说纷纭。《旧唐书》说他和李敬业同时被杀,《新唐书》又说他“亡命不知所之”。还有记载他跳水逃生,或削发为僧,众说纷纭。骆宾王下落就成了千古之谜。对于当时的情况除了这些史书记载外,确实也没有其他的考究办法。南通和义乌两地的骆宾王的衣冠塚也说明不了什么。
现据民间流传和地方史志的记载,骆宾王在徐敬业兵败后,就一直藏匿在洛阳西部黄河之滨的漏明崖山区附近。相传高迎祥、李自成率农民义军从就是从这里渡河进军洛阳的。
漏明崖位于现新安县北部山区,距洛阳市区70余公里。漏明崖位于一道从谷壑中延伸进去的岩壁,宛如一道石屏,岩壁半崖之中有一孔石洞贯穿南北,恰如一道石门,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景象。从南边山崖向下望去,天光微漏,故称“漏明崖”。穿过洞口,向北是两壁夹一水长达五公里的峡谷,谷内还有奇特的响镗锣、凭空而立的拴马桩,九龙卧水的暖滩、传奇的倒栽和尚、五虎庙、老将崖等胜景,如今这里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已成为游客喜爱的旅游景区。
沿窄窄的石径而下,这里就是相传当年骆宾王藏身的宾王洞。相传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四处逃命辗转多地来到漏明崖,最后长期隐居于此,在这里并写了《漏明吟》《出石门》等多首吟诵漏明崖的诗。
《出石门》
层岩远接天,绝岭上栖烟。
松低轻盖偃,藤细弱丝悬。
石明如挂镜,苔分似列钱。
暂策为龙杖,何处得神仙。
《漏明吟》
渑邑漏明呈奇景,悬崖万仞石棱曾,
唇山白雾共旋绕,河水波绿萦带风。
这期间骆宾王在这里还写下了忆当年洛阳城天津桥游览时的诗作。
《咏美人在天津桥》
美女出东邻,容与上天津。
整衣香满路,移步袜生尘。
水下看妆影,眉头画月新。
寄言曹子建,个是洛川神。
漏明崖附近的龙潭大峡谷山坡深处有骆岭、骆村等村,这里的骆姓居民均自称是骆宾王的后裔。这里的骆姓居民还能指出骆宾王墓之所在。
“骆宾王魂归何处”的千年历史之谜,破解在这里的漏明崖。但有专家指出,这仍需史书和考古的进一步印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