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城东北二十五公里的地方,有一条狭长的山谷,名叫龙潭沟。它的出口处,横着一段悬崖。溪流从上倾泻而下,落差极大,年深日久,把这段崖壁冲成三个深源,溪水在一潭中旋转几圈后,又跌入第二潭、第三潭,流水潺潺,悦耳动听,引人入胜。
但是,潭的奇特之处还在于它开潭、封潭,与农时合宜。每年入冬后,它准时封潭,此时,细沙充塞全潭,沉寂无声。
待到来年农历三月三,它却沙沉水涌,一潭清凉的碧水逐渐上升,终于溢出潭口,在山谷中形成条溪流,顺着山势流向远方。关于白龙潭,还有一段有趣的神话故事:相传,在很早以前,有一年苦旱无雨,一位种瓜老汉,正在瓜棚下发愁,忽然来了一位神采飘逸的白衣少年。
少年对老汉说:“大爷,天真热呀”老汉说:“天不下雨,真急死人哪:”并问小伙子从哪里来。少年说:“远道而来,路经此处口渴难时,向一富户人家要水喝,那家不给水也罢,还把我赶了出去,老大爷,您有水吗?"老汉将仅有的一碗水给了少年。
少年也不客气,喝了税后,他向老汉告辞。临走时看着枯黄的瓜秧,拿出一把银瓜铲对老汉说:“您用这把瓜铲锄草松土,可以防旱。”老汉就用这把银铲锄耪瓜秧。说来也怪,锄过的土湿乎乎的,瓜秧渐渐由黄复绿,梗粗叶茂。这件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
一年后,白衣少年又来到瓜棚,但神情焦急,见到老汉就说:“我要迁移了,有一黑汉要强行住进我的龙官。如果不走,就要与我拼个死活。”老汉说:“我能帮你吗?”少年说:“如能帮助,我也可能胜过他。”老汉又问怎么帮法。
少年说:“您准备一车白面馒头,一车大石块,在潭口等候。您看白的上来就往下扔馒头,黑的上来,就往下扔石头。”次日,老汉依言而行,白龙终于战胜了黑龙。从此白龙在此定居下来,这个地方也就被人们称为白龙潭。
白龙潭两侧峰峦很高,遍山是青翠欲滴的松柏。正因为白龙源景色优美,气候宣人,从宋代以来就辟为风景胜地。到了明、清两朝又修建了“龙泉寺”,建立了石牌楼。牌楼两侧竖有乾隆、嘉庆的诗碑,牌楼中央的额上写有“石水府”四个大字。
距潭五十米左右,是四合院式的“龙泉寺”。迎面匾额“龙泉寺三字是李鸿章所题。殿宇内有戚继光、李鸿章、袁世凯等人的诗碑。站在龙泉寺的台阶上,可以观赏潮河水库的碧波,面对遍山松柏,耳听泉水叮咚,山风习习,三潭映绿,给人以风凉寥廓的感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9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