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新兴县的龙山,是一个非常伟大与神圣的地方,因为它曾经养育出了中国佛教史上的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慧能晚年居住并圆寂的寺院—国恩寺就建在这里。与国恩寺只有几百米的距离,它就是人们常说的龙潭,位处在龙山的龙爪根处。在龙山一直流传着“先有龙潭,后有龙山”的说法。这句话来源于佛教禅宗的故事。慧能离开家乡到湖北黄梅东山跟随弘忍大师学习禅法,然后接受了弘忍的衣钵,回到岭南家乡。佛教讲究师门传授,禅宗奉行祖师传承制度,弘忍是禅宗五祖,慧能是禅宗六祖。
人们在龙山首为六祖建造了国恩寺,又在龙潭为五祖建造了龙潭寺。国恩寺在集成镇境内,它始建于唐代高宗弘道元年,也就是公元年。国恩寺是六祖慧能大师三大祖庭之一,它既是六祖慧能大师肉身菩萨的故居,又因为是六祖慧能大师弘法、圆寂以及辑录《坛经》的圣地。在唐朝和宋朝的六七百年时段里,国恩寺被尊为“岭南第一圣域”,“中国禅文化的发祥地”。那个时期的国恩寺,有僧田余亩,修行的僧人过千,来寺朝拜参学者络绎不绝,香火十分的鼎盛。宋绍兴年间,国恩寺曾大规模的重修,再到了明朝的永乐年间,又再次修葺。
明永乐年间以后,国恩寺遭劫渐衰,僧田被豪强侵占,寺产被大肆变卖。各个殿堂崩塌,香火衰落,成了无人之境。到了明朝的穆宗隆庆元年,也就是公元年,新兴县知县邓应发大愿重振道场雄风,他募集资金开始重修国恩寺。到了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年,新兴县名士欧真义自筹资金建起了国恩寺的观音殿,万历四十四年,也就是公元年,新兴县知县陶若曾,又募集资金建起了浴身亭,到了万历四十六年,也就是公元年,新州知县吴士熙与当地的绅士赵良洗,自筹资金又建起了山门牌坊,并开凿完善了国恩寺前面的镜池。
在万历四十八年,也就是公元年,国恩寺方丈白现法师,与名士潘文伯等居士,募集了一大笔资金,建成了金刚楼和左右禅房。明思宗崇祯六年,也就是公元年,新州名士潘尚茂自筹资金建设经堂,在崇祯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年,广东新兴县名人潘搜也自掏腰包建设了珠亭。到了清顺治7年至12年,广东新兴县官方再次重修和扩建了国恩寺,新州名士美符自己掏腰包重修山门石桥等。国恩寺又历经几百年,在无数大德的捐助支持下,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寺庙建筑群,成为广东省境内屈指可数的佛家大丛林。
“WG”期间,国恩寺寺内佛像、法器等诸多文物古迹,遭受到巨大破坏,菩萨塑像被毁,殿宇被拆,僧众被遣散。时隔20年,弹指一挥间。国恩寺于年开始大规模新建与修葺,国恩寺寺前山门大牌坊古朴端庄,天王殿、大雄宝殿、六祖殿十分威严,配殿、方丈室、客堂、禅堂布局合理,报恩塔、六祖纪念堂庄严肃穆。六祖父母坟、浴身池、卓锡泉等人文古迹,也得到了完美的修葺。六祖亲手种植的荔枝树,通过打理,身份的茂盛。另外,还新建了以弘扬六祖禅文化为主的龙山碑林等。现在的国恩寺,寺宇殿堂错落有致,雄伟壮观,寺貌已经焕然一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