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福建日报
当前反映乡村振兴现实的作品很多,优秀作品也很多。作家沉洲的长篇报告文学《乡村造梦记》很优秀,也很特别,与众不同,非常值得一读。作品讲述了一个很有个性很有思想的艺术家林正碌在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的边远贫困乡村开展古村落抢救、文化扶贫、创意文化产业的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真实反映了新时代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现实,勇于直面当前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的矛盾、新的问题、新的关系,从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历史进程中展现文化的意义、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力量,由此夯实了作品的思想内涵,提炼出作品的深刻主题。
多年来,宁德人民以“弱鸟先飞”“久久为功”的奋斗精神,破解“脱贫”路上的一个个难题,克服一个个困难,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并且积累了许多摆脱贫困、乡村振兴的好经验。其中,以文化建设带动乡村振兴的“屏南模式”就是一个大亮点。《乡村造梦记》正是在这样的大时代格局中,展开了屏南故事的生动书写。
作品主人公林正碌为屏南文化的发展和品质的提升,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他是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也是一个著名的文化学者,对保护古村落情有独钟,对文化创意很有心得。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独具慧眼地发现了屏南山区那些保留着乡村“纹理”的空心村,有着古村落保护的独有价值,也是他实现自己文化创意的理想场所。在当地党政部门、驻村干部和文化热心人的支持配合帮助下,林正碌表现出一个文化人的特殊责任与担当。作品重点写他的“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创意理念落地乡村,开出美丽的艺术之花。
以“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创意实践为龙头,林正碌的古村落抢救保护计划变得可行起来了。古村落的保护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讲究科学性,讲究文化规律,不可以任性随意,更不可以破坏环境生态。进入这个项目的林正碌,尊重科学,尊重文化,敬畏乡村的山山水水和乡村天然的“纹理”,小心翼翼地开展工作。
《乡村造梦记》的下部“梦圆扬帆港”,重点讲述了林正碌保护性开发藏在深山老林里的龙潭村的故事。很显然,林正碌修旧如旧的原则,并不是要把乡村恢复到农耕文明时代的状态,而是要更顺利地把现代城市的生活形态引入乡村,建设可宜居乡村,不仅要把走出去的当地人吸引回来,更要把全国全世界的那些热爱乡村生活的人吸引过来,破解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空心化”的困局。只有有人气,乡村才有生气。没有人的乡村,再漂亮美丽也不能振兴。在“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的支持和林正碌等创意团队的辛勤工作下,龙潭村的古村落生态得到了真正的保护,更为可喜的是引来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居住者,他们在这里享受乡村生活的恬适安逸,也能够像在城市一样创业作为。龙潭村成了一个人们向往的地方。不仅文化创意取得实效,而且正在打造出乡村振兴的一个“屏南模式”。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林正碌先生是个了不起的思想者、探索者、开拓者。
其实,《乡村造梦记》写林正碌的故事固然重要。不过,更重要的是那些努力摆脱贫困,掌握自己生活命运的普通老百姓的故事。他们感人的故事,衬托出文化和文化工作者的意义和价值。令人感动的是双溪古镇安泰艺术城里的一群残疾人画家的故事。侏儒沈明辉、脑瘫杨发旺、脑溢血患者薛美兰性格都有些古怪,人生都很艰难,在林老师那里,却都能神奇般地激发出身上的艺术情感,显示出特殊的艺术天分。他们用自己的画作,奏出屏南故事最为动人最为华彩的乐章。
屏南故事支持了长篇报告文学《乡村造梦记》主题的提炼和构建,形成了作家独特而深刻的思考。首先,作品主题揭示了乡村振兴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密切关系,突破了习惯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模式,显示了文化自身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乡村需要经济扶贫,也需要文化扶贫。经济与文化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应该相互谐调,共同推进乡村振兴。文化跟上去,乡村才会真正振兴。其二,作品主题强调尊重文化规律来发展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林正碌先生的“人人都是艺术家”的理念和“七天”艺术教育方式,看似有些理想化,其实以激活每个人心灵深处艺术能量为前提,有相当的科学性,符合艺术规律。而他的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的理念正是在尊重文化规律,敬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的文化创意。其三,作品主题高度评价林正碌的文化创意思想的创新价值。林正碌认为,城市化是把人向城市集中,而现代文化创意则是要想办法把人拉回乡村,让人愿意留在乡村。把乡村建成具有生活城市品质的生活宜居地,人们就会留下来,住下来。其四,作品提醒我们注意现代高科技特别是网络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到这样的古村落,不是失败者逃避生活,而是积极创业、创造新的生活。正是先进的文化理念助力乡村振兴;而乡村振兴又推动先进的文化理念。
的确,《乡村造梦记》不是在造一个远离尘世的缥缈之梦,而是在造一个新时代入世乡村之梦。一个与自然与社会与人和谐相处的真实之梦。也许可以说,这就是我们每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中国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