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龙潭 >> 龙潭介绍 >> 正文 >> 正文

曾雅娴民国往事之瞿秋白,他和杨之华的婚姻

来源:龙潭 时间:2022/11/5

写瞿秋白的时候正好先看了霍建起导演的电影《秋之白华》。动乱的年月,从来也不会缺乏惊心动魄的爱情,《秋之白华》顾名思义是说瞿秋白和杨之华的爱情为主,轰轰烈烈的革命与荡气回肠的爱情,浓妆淡抹总相宜,瞿秋白滴血带泪地走入了我的心中,这段爱情也随着人物的溘然长逝,油画般地定格为永恒。但是为了先后顺序,我们先要说的是瞿秋白的第一段爱情说起。

年8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南京东南大学举行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期间,施存统和夫人王一知把出席大会的瞿秋白带到王剑虹和丁玲的住处。当时施存统对两位女士介绍道:“这是我的朋友瞿秋白,刚从苏俄回来,瞿是……”施存统正思索怎样描述“瞿”字的时候,瞿秋白接口风趣的解释道:“一佳顶双目。”

这话从视力高度近视的瞿秋白口中说出,多少有点自嘲的味道,之后见多识广的瞿秋白开始讲苏联的见闻趣事给大家听,幽默大方的谈吐顿时给两位女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丁玲曾经以偏留绮思绕云山的微妙心境,回忆起瞿秋白先生风度翩翩的举止。以我们现在的眼光看,瞿秋白就是一个有他在他就会很有气场吸引众人的目光,是一个就不会冷场的人就对啦。

瞿秋白,原号雄魄,年1月29日出生在常州城一个已经落魄的大户人家。落魄到什么程度?就是瞿家已经没有了住所,住在供奉灵位和祖先的祠堂里。

年夏天,瞿秋白在江苏省立第五中学快要读完本科的最后一年,家里实在无法供给他学费,只有辍学了。1随后瞿秋白随同堂兄纯白北上到北京,因为俄文专修馆不收学费,于是他考入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学习俄文。随后,他任苏联顾问鲍罗廷的助手和翻译,在广州参加国民党“一大”宣言的起草,不久到上海大学当了俄语老师。

时光回到了本文的开始,也就是年的8月,瞿秋白在南京开会,在施存统是引荐下,二十四岁的瞿秋白认识了他的第一位夫人,也就是丁玲的好朋友——王剑虹。

我知道你可能对瞿秋白和杨之华的爱情更为熟悉,那么让我隆重介绍一下可能你并不知道的王剑虹,王剑虹原名王淑瑶,是一位土家族女子。年出生于四川省的酉阳龙潭镇。父王勃山在当地也算是一位酷爱风雅的人物,喜好文物风雅的情事,以与当时的旧式文人一起吟诗作对。但王父的思想却很新潮。他不认同女子无才便是德,于是送自己的女儿走出家门读书,丰富自己的视野和学问,所以王勃山很早就把女儿王淑瑶送进湖南桃源的第二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临行,王父还特地给女儿改了名字,名字取自龚自珍《夜坐》中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的诗意,这也是由王淑瑶成为王剑虹的由来。王剑虹是一个聪明的、上进心极强的女子。当年在上海大学就读时,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王剑虹就成了全校学生运动的领头人。据说她有一双智慧、坚定的眼睛,长的也是相当的出色。在一些辩论会上,她的带有煽动性而又极富应变才能的演说,常常激起全体同学的热情,几乎每句话都引起雷鸣般的掌声,把辩论的对手问得都没有招架之力啦。

瞿秋白时常极有兴趣地听着她讲述一年来的东流西荡的生活,以及她的不切实际的幻想,王剑虹喜欢旧诗旧词,特别喜欢听俞平伯讲的宋词,常常低回婉转地吟诵。瞿秋白在课后经常到她们的住处,教她们学习俄文。这种看似平常的交往下瞿秋白和王剑虹的内心却有着惊涛骇浪的颠簸。

而且这两个人的性格真是相似,和陌生人能侃侃而谈买单因为彼此都有了爱慕,反而不知道怎么邰欧明那成关系,两个人在一起反而变的拘束,甚至不知道该如何说话了。偶尔颜面广东对视却又让两人莫名的尴尬和脸红。

直到有一天,丁玲在王剑虹的被子里发现了王剑虹火热的情诗,才总算明白了王最近失魂落魄的原因。热心的丁玲决定成全好友的心愿,把这首诗悄悄送给了瞿秋白,才捅破了瞿、王之间的窗户纸。年1月,瞿秋白和王剑虹终于甜蜜的结婚了。

此后,王剑虹沉浸在新婚后的幸福爱恋中,瞿秋白成为她心中的世界。她与瞿秋白一起吟诗作赋、吹箫唱曲。他们一起遍读中国历代的诗词歌赋,他们每天互写情诗,一本又一本。王剑虹原来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就比较好,但如此醉心的爱好,却是因了瞿秋白的培养与熏陶。但瞿秋白毕竟担负着党内工作,不能日日在家陪她。

这种卿卿我我、甜蜜蜜的生活太短暂了,大约半年时间后,王剑虹得了肺病。在那个伤寒都能要命的年月,王剑虹的肺病终于要了她年仅24岁的性命,瞿秋白的伤痛是可以料到的严重,他日渐消瘦,繁忙的工作下还是不能沉静的入睡,一闭上眼王剑虹的眉眼富商眼帘,他就是象是断了线的风筝,随风飘忽发现不知自己的方向在哪里。

就这样瞿秋白过了一段浑浑噩噩的日子,直到遇见了另一个女子,那个激情的开朗的风趣的瞿秋白才又回来了。

这个让瞿秋白爱火点燃的女人叫杨之华,比瞿秋白小一岁。她的美丽,用瞿秋白先生话形容是:那样一种女子的青春容颜,是永远都不会老去的。他只怕自己会在焦灼的等待中,慢慢地衰老了,再无法与之相配。

杨之华在和瞿秋白相爱之前是结过婚的,她的第一位丈夫沈剑龙。他是萧山近代名人沈定一之子,杨之华与沈剑龙的家,都是当地名门。两家相距不远,经常来往,是世交。所谓青梅竹马还是凑合的,于是长大后便由双方父母敲定婚姻大事。婚后杨之华生下一女,名沈晓光。后来杨之华为女儿改名为独伊。

杨之华也是那个年代新潮为有学问的人。她先在家乡小学任教。年考入上海大学读书,在这里认识了丁玲,王剑虹等,也认识了当时在这里担任社会学系系主任并任教的瞿秋白。在杨之华就读上海大学以后,沈剑龙在家乡似乎耐不住寂寞还是喜欢上了别的女子。

总之杨之华多次写信给他,沈剑龙只字不回两人的间隙不断加大,最后到了不得不分手的地步。年7月,瞿秋白妻子王剑虹病逝后,瞿秋白对杨之华的感情也在交往中发生变化,杨之华也内心对瞿秋白的为人和才华也十分倾慕,自己虽然和丈夫感情不好,但还是有妻子名分在的,于是对于瞿秋白的追求始终是逃避的。

年,杨之华逐渐被瞿秋白打动,他们的爱情渐渐明朗化,而杨之华尽管与丈夫沈剑龙感情已经破裂,但名义上仍是有家庭的人。为了妥善解决这一感情纠纷,瞿秋白找到了杨之华的丈夫,三个人据说进行了一次甚至连今天的人们也难以想象的谈判。

作为这次谈判的结果,年11月2《民国日报》上连续三天同时刊出了三则夺人眼球的启事:第一则“杨之华沈剑龙启事: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我们正式脱离恋爱的关系。第二则瞿秋白杨之华启事: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我们正式结合恋爱的关系。第三则沈剑龙瞿秋白启事: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我们正式结合朋友的关系。”三人都是当时的名流,三则惊世骇俗的启事如轩然大波轰动了整个上海滩,。

瞿、杨、沈之间的恩怨更成了小报记者和无聊文人追逐的新闻“卖点”,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就曾在《晶报》上撰文评论讽刺此事,但三个当事人倒是淡定自然,当时某些同志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见了瞿秋白总戏称“春红”。瞿秋白也不生气笑呵呵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状态。而瞿杨结婚当天,杨之华的前夫本着好事做到底的原则,还赠送给瞿秋白一幅自己剃光头、穿袈裟、手捧鲜花的照片,上面写着“鲜花献佛”四个字,表达了对瞿杨爱情的祝福。这份祝福真不真心不重要,至少证明这个男人还是颇有绅士风度的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4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