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龙潭 >> 龙潭介绍 >> 正文 >> 正文

泸州有个龙潭区,建区不过二十五年,历史文

来源:龙潭 时间:2022/10/15

泸州以前没有划分三区四县的年代,小市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它是泸县县政府所在地,但是有属于市中区(那个时候没有江阳区,也没有龙马潭区,号称一区五县),虽然小市当时属于市中心,但是在老一辈的观念当中,过了河才算进城,别看这一江之隔,大市和小市的区分就这样开始了。

主城区是今天从江城到永丰桥的位置,老泸州城小的可怜,但是自有一种优越感,这个不奇怪,江阳沽酒客相信在国内任何地方都有这样的例子。比如今天人们热衷于追求城西买房子一样,物以稀为贵,变成了‘屋’以‘西’为贵,很多人都在给估计普及泸州城西是现在和为了的富人区,你就算不能出去更好的城市,反正能在城西定居,你和你的后代就没有输在起跑线上。

抛开发展和规划,这样观念如果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我想最开心的应该那些卖房子的人,不过这样很正常,只要有人买单,不认可的往往是没有钱,你要说是有什么自己的思想和看法,人家都觉得不过是借口罢了。

我们打住上面的议论,进入今天的正题,之前给大家介绍了八大泸州老城区人文历史打卡点,其实并不是单单只有这些,虽然泸州的文化风貌遗存不能跟其他一些历史文化名城比,但是它既然得了历史文化名城这个称呼,也不是浪得虚名。

先不说那些非土生土长的泸州人,今天老一辈可能更多一些怀念,后浪们目前还在追逐自己梦想(欲望)的道路上,可能没有时间顾及,但是也不妨来看看。

老城区江阳区说了一次,自然不能把河对面的龙马潭区给遗忘了。在这里其实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去瞻仰的地方,特别是对地方民俗文化,以及历史遗存感兴趣的人。

因为龙马潭区的建区历史才25年,其实年轻的很,但是这个地方可不年轻,它一直跟泸州或者说泸县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两千多年下来,这里基本上也对泸州川江文化、酒文化、历史古迹、人文风貌有着极多的沉淀,并且不要看到今天比较不起眼的小市,泸州好多人物就出在这里。

小市是泸州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它曾经是泸州重要的商贸集散地和码头港口。至少在宋代起它就因为水运而繁荣近千年。

据史载,南宋以来,临安的粮食、军马以及朝廷的物资全凭四川水运,每年运送的军粮达万石,从泸州、小市各码头发运的粮船达千艘,运量数万石之多。从沱江上游金堂运来的烟叶,资中、内江的糖,邓关下来的盐,都在小市码头集散中转。永宁河下来的云贵山货、土特产品及朝廷贡品也在小市转上川江中盐棒大船。运往邓关、自流井的竹木年达数十万根,各地牛卖往盐井、盐场年过数千头。发达的水运成为小市经济的支撑,在沱江口为小河第一大码头,在川江上已是36大码头中全国性的商业集镇。

小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凭借一江水运托起小市数百年的繁荣,泸州木船盐运和盐关税收造就一大批大贾巨商。

小市从明清以来,因盐运繁荣、商贾云集、冠盖络绎、居民殷阜、第宅蝉联、甲于江阳。

你看,清光绪中期,四川总督丁宝桢改革川盐运务,官督官运。小市各码头云集运盐大小船只余艘,泸州运盐船帮成为朝廷认可的川楚八大船帮之首,船家、船工上万人。运盐船只又分计岸、边岸、楚岸之盐船。盐船也就成了官船,凡出川士大夫、大贾巨商、行旅无不从小市搭乘运盐出川的船而下吴楚,达扬州转运河入京,所以才有赵熙笔下的“岁岁官船出故乡”之说。

那么我们先来说说小市有哪些值得你去打卡历史地点。一条宝莲街开始我们可以带出小市一系列的历史遗迹。

所谓江阳接官厅,茶马古驿站的宝莲街,宝莲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泸州市龙马潭区小市片区,学士山与牛炉山两山之间的谷地。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宝莲街已有多年的历史。宝莲街保持着旧时官道的样子,往上,在最上平坦处,有接官亭。旧时地方官也在街上购置房屋。宝莲街名字来源于宝莲寺,寺即为当时地方官捐赠的家产。它的特点在于这条街保存了民居古街的风貌,包括宝莲街传统民居(可惜大部分已经搬迁,人们想发展,不愿意再居住在这个繁华已逝去的地方,这个我们理解)。

宝莲街其实始建于宋元时期,当时人们叫她土漕口,是泸州下走重庆、上行成都的必经之道。历史上,宝莲街为州官迎送朝廷官员的官道。且知,这条官道的形成得益于明清时泸州水运的兴旺、商贸的繁荣,以及朝廷改民运川盐为官运的举措。于是,盐船挤满了小市上码头、中码头、王爷庙和水淹土地。这条青石板老街易名为宝莲街已是明万历年间(神宗朱翊钧公元年登基,时年10岁,公元年去位,年号“万历”)之事了。宝莲街全长一公里。

目前它的保护范围:宝莲街全长共米。占地范围向东、西两侧外延5米,向北外延5米至莲花池街道迎宾大道一段,向南外延5米至转角店什字头。

宝莲街出来的下大街原鸿盛祥、富生荣、协泰祥、裕厚祥·永生祥、生发荣、醇丰远老窖酒池作坊与传统民居、店铺,以及南段溪沟头巷蒋兆和故居等组成。从它地理位置来看,它属于泸州历史文化名城向北发展的一个门户,文化的底蕴丰富。

蒋兆和先生是泸州小市人,他在这里的‘青’巷子有他的故居,最近已经完全修复好了,大家可以去参观。关于蒋兆和的影响和绘画造诣如何,沽酒客是一个门外汉,不做评价。不过单单是在民国时期忧国忧民的流民图,也足以让他传世为后人道了。有人说他是现代书画界的杜甫,我觉得还是蛮中肯的。

另外还有清代的葆贞观,在过江巷里,有个传说是清代一落难泸州的格格出家为道姑所建设,其实满人多信奉佛教,一个清朝格格当道姑我还是觉得难得。再说本土宗教遗址在泸州留存较少,这里恐怕还有更多历史值得挖掘。

其实小市的老街今天虽然破旧待拆或者棚户区改造,但是它自身就是一大民俗,更是不可多得的码头文化,袍哥文化以及川江文化的缩影,抛开守旧的观念,我始终因为小市人气有,也有说人间烟火气浓厚,虽然因为泸州城市发展规划,把曾经这里批发集散的格局调整,加上川江运输的衰退,已经在交通方面的落后,制约了它现在的发展,呈现的较为贫乏,但是并非乏善可陈,走民俗街及民俗文化元素这条路,不是不能考虑的,当然这需要进行细致的规划,也不是张嘴一说就来。

泸州民间思想家也不乏其人,好像都能看到它应该发展的方向,但是沽酒客发觉大家谈的还是空中楼阁的多,具体规划和细节已经未来走向的东西,还是缺乏实质性的支持,不做足案头工作是不行的。

另外小市到麻沙桥,还有古八景之一的抚琴台,尹吉甫这个人物可能是泸州最值得去深挖的。

当然龙马潭区除了小市的这些历史沉淀,还是洞宾亭、洞窝、锁江塔、以及另一个古八景龙马潭公园、甚至包括如今逐渐被淡忘的罗汉场等等,这些都值得去一睹风采。

对于文旅来说,最好是集中和可塑性良多,但是也不可能每一个地方都那么完美的具备,所以规划的事情普通人可能帮不上忙,也不必添乱,但是沽酒客愿意多记录分享一些,不然外人和年轻一辈说泸州除了酒,还有什么的时候,说不出来也是够无趣,何况我们并不是一无所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