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第一天,伴随着气温的回升,北京的春光更显得明媚。这样的好天气自然不能辜负,决定带上一枚苏联生产的Helios-44-/2镜头区龙潭湖公园和龙潭中湖公园转转。
龙潭湖公园位于东城区左安门内,最早是明朝嘉靖年间为烧制城砖挖出的大片洼地而渐次形成的水域。后来年开挖人工湖,将挖出的50多万立方米的泥土在湖中堆积成了两个小岛,并修建了环湖道路,整修为东、中、西三湖,建成大型公园。我看到的资料称,龙潭湖的名称为梁思成所起。
龙潭中湖是原来的北京游乐场,年才恢复成公园,原来游乐园的摩天轮成为了龙潭中湖公园的地标。不过现在龙潭中湖还相对荒凉一些,除了摩天轮之外可看的东西并不是很多。
此次实拍的这枚Helios44-/2标头,应该是仿自于“二战”前的德国蔡司Biotar58/2,当年曾经在苏联不同的工厂进行过生产。我知道的有KMZ、MMZ和Jupiter三个工厂的产品,分辨的方式就是镜头前压圈上的厂标(下图红圈内)。下图1是KMZ厂的产品,图2是Jupiter厂的产品。图3则是MMZ厂的产品,我今天实拍的这枚Helios-44-2就是MMZ厂的产品。
该镜头是6片4组双高斯结构,最近对焦距离为0.5米。这枚镜头在最大光圈F2的情况下会出现明显的“旋涡散景”。我个人感觉这枚镜头的镀膜颜色,相对于德国和日本镜头的镀膜而言,有些发硬和发冷。
这款Helios44-2镜头,因为其独特的“旋转焦外”成像,再加上其早期型号光圈为8枚叶片,所以被称为“八羽怪”。我的一位香港朋友说,“八羽怪”这个说法最早好像是由香港的爱好者叫起来的,后来就慢慢成了这枚Helios44-/2的专有别名。
“旋转焦外”其实是一种因为光学技术落后而造成的成像效果,早期镜头多多少少都会有旋焦效果,但是因为Helios-44-2这颗镜头的旋焦效果更加突出明显,所以成为了这颗镜头的特色。不过,虽然这种“旋转焦外”是“八羽怪”的最大特征,但并非每张照片会如此,要看拍摄主体和背景的情形。
该镜头是多年前随着我手里一台M42接口的苏联Zenit-E单反相机一同到手的,所以需要通过M42转NEX的转接环转接到微单上使用。
因为实拍当天天气非常晴好,所以将相机的ISO设定在了50使用。我用镜头实拍时,一般只用两档光圈,镜头的最大光圈(这枚“八羽怪”为F2)和F8。近景都是F2拍摄,远景则统一使用F8拍摄。
所有图片除了加了水印和缩小了大小之外,未进行其它处理。
我的想法是我就是实拍,但不会给出我对某个镜头的评价。因为所有的评价,都是带有个人主观性的,容易对他人产生可能的误导。所以,具体的评判,各位还是根据图片自己做出吧。当然也有可能各位觉得我拍的照片实在是太烂了,我只能说声抱歉,那是因为我的水平还有待提高,并不是某个镜头的问题。
作者:张一
相机收藏经眼录作者张一收藏不易,原创更难!感谢支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