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常生活,总有“与法相交”的时候。法律援助,以法惠民;公证,诠释公正;司法鉴定,明辨真伪。在“公共法律服务的湖南样本”的倾力打造下,湖南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扎实推进、阔步前行。红网时刻开设专栏,将逐步推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中的经验做法、优秀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更加有力推动湖南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发展。
红网时刻记者叶琴通讯员何伽张家界报道
慈利县零阳镇鲤鱼桥社区居民高益枝向李雁送来锦旗致谢。
年,李雁参加县总工会组织的法律服务志愿活动。
慈利县司法局局长汪华说起他:“最大的特点是敬业。常常下班了还看到他在接待来访,周末也常来加班。”
慈利县的唐律师说起他:“看他在偏远山区一待几年的吃苦受累,有时真感觉他傻。但这种傻我们社会需要,只是这种傻太少。”
慈利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余倩说起他:“每次派案总是把难办的、棘手的案件派给他。因为他的业务能力扎实,办案能力强。”
他是李雁,湖南颂德律师事务所律师,也是湖南省司法厅“法润三湘”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派驻慈利的法律援助志愿者。在慈利县扎根3年多,李雁用他专业的水准、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奉献公益的热心点燃法律扶贫一把火,让弱势群体感受到了法律的温度、公平和正义。
以专业为本,让受援群众感受公平正义
运用法律武器,帮助受援群众维护合法权益是法援律师的职责所在。作为法援律师,最基础的功力自然是专业。
慈利县阳和乡彭某、李某老两口年逾八旬,含辛茹苦养育6个儿女,然而到老没有一个儿女愿意支援生活费,身患重病也无人探望。3年多来,老两口多次求助始终未解决。后来彭某、李某找到县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
李雁为二老端上热茶,仔细询问、认真记录,听老人叨叨絮絮说了一个上午。临了,他握着老人的手说:“您两老的赡养官司,我们马上办!”
接受指派后,李雁先后5次坐班车到距离县城近50公里受援人家中,实地调查取证,在一周时间完成调查取证、撰写诉状,以最快的速度立案。开庭时,李雁依法展开辩论,6个儿女无地自容。法院支持了老人的诉讼请求,当庭判令每个儿女每年向老人支付赡养费元。
走进法律援助中心的群众,他们当中有欠薪的农民工、有儿女不尽赡养义务的老人、有受到家庭暴力的妇女,也有其他权利被侵害的弱势群体。帮助他们维护正当权益最好的武器无疑是法律。
3年多来,李雁共办理余件法律援助案件。每一份判决书、调解书、协议书,都是李雁用专业传播法治精神的见证。
用耐心点燃火种,让受援群众感受法治温度
“作为一名法援律师,我认为最需要具备的品质是接地气和有耐心。”问及作为法援律师的要求,李雁这样回答。
年春节期间,慈利县龙潭河镇村民郑某驾驶摩托车与小车相撞,受伤严重,在ICU治疗2个月花光保险公司先期垫付和亲友筹集的医药费后,家属心急如焚,来到慈利县法律援助中心找上李雁。
李雁接受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后与郑某的妻子、母亲来到保险公司沟通,将郑某商业险赔付款落实到位;去交警队替郑某申请“交通事故救助基金”,1个星期内救助金的顺利到位,解决了郑某住院治疗费的燃眉之急;在申请伤残鉴定时,李雁建议增加“护理期”鉴定这一项目,通过与保险公司协商,达成赔偿协议书,帮助郑某家属拿到93万多元赔偿金和护理费。避免因交通事故遭到不幸的家庭再次因伤因病返贫。
李雁总是耐心的倾听来访者的诉求,能够当场解答的当场解答,并做好来访记录;对当事人的合理诉求,为其提供法律依据;对来访群众提出的无理诉求,耐心倾听,给予其情绪的宣泄和感召。
“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杯清茶、一个答复、一句再见。”是李雁对自己作为法援律师的要求,也是他工作时热情服务群众的真实写照。
“有时候,法援律师不仅仅是法律方面的专家,有时更像是一个心理辅导员、一个矛盾调解员,为前来法律咨询和申请援助的群众找到一条最合适解决问题的道路。”
以收善良结果为贵,志愿踏上法援之路
大多数人将工作地点选择在繁华都市。作为一名执业18年的律师,年,李雁在不惑之年背起行囊,报名参加省司法厅开展的“法润三湘”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被派往慈利县做法援律师。
“法润三湘”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每年派遣一次,每次为期一年,李雁却已在慈利待了3年多。家人、同事对此不理解、也替他不值。
“作为政府委派的法律援助志愿者,我们代表着政府用法律为老百姓办事,这是我们的责任。案子结束后,受援群众感激的目光带给我的职业荣誉感和成就感,是其他什么都不可比拟的。”李雁一贯秉持“律师应以收善良结果为贵,不徒以谋当事人之利益为能”这一价值观,始终初心不改。
不仅如此,李雁还参加了慈利县关爱抗战老兵的公益组织老兵之家和张家界市爱心联盟,利用休息日和其他志愿者走访、慰问慈利县境内健在的抗战老兵,为这些年逾九十的抗战英雄送去慰问金和礼物,让这些健在的抗战英雄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崇敬。
年4月26日,“法润三湘”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年度总结交流暨年度派遣活动在湖南省司法厅举行,李雁再次作为法律援助志愿者派驻慈利县司法局,这位来自毛主席家乡的律师又重新踏上了法援志愿之路。
“我在慈利结识了不少朋友,现在慈利在我心中就是我的第二故乡,只要慈利有需要,我愿意一直做下去!”
因为他的热情和耐心,“来自毛主席家乡的律师李雁”这个名字中文段落中不使用英文标点也被慈利的群众们牢牢记在了心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