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新时代江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机遇,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注入了强劲动力和活力。4月1日,《江苏实施方案》正式发布。拥抱“一体化”的江苏,将如何打造对内对外开放新高地?每一个江苏人将享受到哪些一体化带来的红利?扬子晚报从今日起开辟专栏,带您一起探访长三角一体化的江苏实践。
3月24日,受疫情影响暂停了2个月的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昆山段恢复运营。当天,昆山花桥站迎来多名乘客。踏着一体化发展的步伐,大量跨省上班族生活回归正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交通运输是先行领域和关键支撑。随着近日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方案“60条”正式落地,一大批重大工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不断加密长三角和江苏的交通线网图,随之而来的是,交通枢纽分工布局带来更为深远的影响。交通一盘大棋展开,江苏各城市枢纽各承担什么角色?谁是“车马炮”?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石小磊
为何加快枢纽建设?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却能走得更远”
展开长三角交通图,高铁的互联互通、公路的拓展延伸清晰可见,而由这些线网交织成的一个个交通枢纽,因为线网的织密,功能不断拓展。重大交通枢纽的建设,又是城市能级提升的重要砝码。比如,在规划中的沪苏湖城际、通苏嘉甬城际铁路汇聚的苏州吴江,眼下正在孕育中的“南部高铁新城”炙手可热。
枢纽与枢纽之间的关系虽然在地图上见不着,却在现实中极大地左右着区域整体发展。
在江苏确定的加快建成引领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的高质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五大一体化”任务中,排在第一位的便是推动枢纽协同一体化。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惠先宝在解读江苏方案时表示,将实施枢纽城市能级提升工程,共建世界级机场群工程、共筑世界级港口群工程。重点提升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通州湾新出海口,规划研究苏州机场,依托连云港海港、徐州陆港、淮安空港构建苏北“物流金三角”。
中设设计集团副总裁、总规划师范东涛全程参与了方案交通部分规划的起草:“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却能走得更远。”他说,面向区域,加快建设战略性交通枢纽载体,是江苏更深层次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关键之举。
记者注意到,围绕加快提升交通枢纽能级,十多项重点工程列入了今年交通部门的工作重点:共建世界级机场群,加快建成南京禄口国际机场T1航站楼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南京禄口国际机场T1航站楼南指廊工程,启动三期工程前期工作;继续支持硕放机场洲际货运航线发展,推动淮安航空货运枢纽总规修编和前期工作;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加强苏州机场规划研究。共筑世界级港口群,着力打造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和苏州(太仓)集装箱干线港,巩固和拓展连云港亚欧海陆联运区域性国际枢纽港;高质量构建通州湾新出海口,力争开工南通港通州湾港区通州湾新出海口起步码头一期工程等,加强南通港通海港区进港航道工程前期工作。支持徐州打造淮海国际陆港,加快推进铜山货场改扩建。
如何才能错位发展?
南京提升首位度,其他城市交通发展互为补充支撑
长三角一体化仿若一盘棋,而一个个枢纽节点就是棋子。只有车马炮合理分工合作,才能下出一手好棋。那么,江苏各地将如何合理划分枢纽功能,共同打造长三角对内对外开放新高地?江苏方案已经为各城市找准了发力点。
南京是省内唯一同时拥有千万级大型机场、亿吨级海港、国家级铁路枢纽的城市,区位优势明显,枢纽资源丰富,门户地位突出。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中唯一一个“特大城市”,强化国际空港枢纽功能,成为深度参与国际分工的重中之重。
不难发现,近年来,南京开辟国际航线的脚步加快。仅在年,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便开辟三条远程洲际航线。年,国家民航局公布8月份国际航线批复结果中,江苏又获批新开8条国际航线,当中有4条在南京,其中就包括南京直飞法国巴黎。
根据省交通运输厅工作计划,南京禄口机场T1航站楼改扩建工程6月底力争完工,并在年内启动三期工程前期工作,其目的也在于加快提升国际运输能力。
无论是加快打造形成“米”字形高速铁路网,还是推进规划中的24座过江通道加快落地,南京瞄准的都是提升首位度。对接江苏方案,今年南京还打算启动《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规划》修编,完成龙潭港区铁路专用线建设,加快实施秦淮河航道整治工程。
长三角,上海为龙头,围绕上海的苏锡常通四市无疑是最热地带。而在“苏锡常通环沪枢纽集群”中,地处江北的南通令人瞩目。伴随着沪通大桥的即将通车,南通向南再进一步。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一身,坐拥新机场与通州湾新出海口两个热点项目,南通早已将目标锁定“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目前南通新机场进展顺利,相关方面就建设规模也已达成共识,机场朝开工建设又迈进一步,“空铁枢纽”呼之欲出。通州湾新出海口起步码头一期工程力争今年开工。这座新秀城市正以交通重塑城市格局,朝着“万亿俱乐部”挺进。
“自己强大起来,别人才会跟你玩。”为此,江苏高瞻远瞩,提出了打造长三角北翼苏北“物流金三角”的目标。其中,连云港拥有立体化的港口群,是江苏最大的海港城市。徐州淮海国际陆港项目致力于打造国家一类陆路开放口岸,打造华东地区最大的铁路货场。范东涛认为,结合苏北工业化的崛起,连、徐、淮三市势将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以陆海空犄角之势,互为补充支撑,打造物流高地。
近期推动哪些工程?
在长三角一体化框架下,一批跨省合作项目按下了“快进键”
泰州医药高新区,上市公司扎堆投资。年入驻的硕世生物是“员老级别”。公司注册地在泰州,研发中心和分公司在上海浦东,“每两周至少去一趟上海,开车起码要4小时。”这家上市公司副总白星华有时候会开50分钟车到常州北站坐京沪高铁去上海,他和身边的很多人一样,期待北沿江高铁,“1小时能到上海,就方便多了。”
希望正在来的路上。乘着“新基建”的东风,“四网融合”的轨道交通网络正走向现实。有人问,“铁公基”怎么变身“新基建”?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与轨道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洪洋指出,无论从动力装置还是运行控制系统来看,城际高铁和城际轨道交通都是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入选新基建顺理成章。
记者从省交通运输厅规划中心获悉,抢抓“新基建”机遇,江苏已提请两省一市加快开工建设北沿江、沪苏湖铁路等骨干高铁快线,以及苏锡常城际快线、如通苏湖城际铁路、南京至宣城铁路、扬镇宁马铁路等一批打通都市圈内网络的城际轨道项目,目前,沪苏湖铁路已列入6月份开工计划。
一批跨省合作项目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框架下按下“快进键”:以年开工建设的宁淮铁路为例,这个跨苏皖两省的高铁工程,仅用7个月时间就完成所有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创造了铁路前期工作新的江苏速度。眼下,宜兴至长兴高速公路,变单向隧道掘进为双向隧道掘进,预计将较原计划提前通车时间;苏州至台州高速公路采用全段评估、分段报批、分段建设的方式加速推进……
地处沪苏浙两省一市交界处的苏州吴江汾湖高新区,宽阔的元荡湖上,一桥跨越省界,著名的“断头路”康力大道即将与上海的东航路牵手。“原定工期是今年年底,现在提前到今年9月底完工。”汾湖高新区建设局市政科工作人员沈欢春说,康力大道打通后,汾湖高新区到上海可缩短5公里的车程。
范东涛认为,经过多年发展,江苏综合交通体系和运输服务能力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备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当好先行的坚实基础。随着三省一市进一步深化分工与合作,一个走向世界的江苏必将肩负起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的国家使命。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