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汩汩清泉进农家,户户百姓笑开颜……”如今,走进麒麟区各镇(街道),无论是重点集镇,还是边远村庄、居民小组,只要有引水条件,自来水管都接进了农户家;不具备集中供水建设条件的,都有符合标准的井水,贫困群众全部都喝上了放心水、安全水。
然而,几年前麒麟区部分山区村委会,却由于自然条件差,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因水受困、因水成疾、因水致贫现象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缓慢。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麒麟区水务局尽心尽力履行水利行业部门职责,加快补齐脱贫攻坚水利短板,充分发挥水利基础支撑作用,让水利的发展成果惠及广大贫困群众。
系统谋划,补齐短板助脱贫
“明确行业职责,既要知道干什么,也要明白如何去干,就必须深入实地调查研究。绝不能因为水的问题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后腿。”这是年麒麟区水务局组织召开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议时提出的。围绕这一要求,麒麟区水务局多次派出工作组深入东山、茨营、潇湘、珠街等镇(街道),对照脱贫出列考核指标,进一步了解贫困户减贫情况,与镇、村、组、户一起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东山镇集镇水厂建成于年,供水覆盖范围为高家村村委会和集镇,共计1.1万人。近年来由于持续干旱,水厂水源到枯水季经常水源不足,已不能满足当前用水需求,所以需要另行寻找补充水源来作为饮用水源。”在水务局调研工作组走进东山镇时,东山镇水务工作负责人罗玉刚说。
针对罗玉刚反映的情况,调研组组长丁建林带队对东山镇集镇周边水源点进行了多次踏勘,最终认为克依黑水库水源充足,年可供总水量万m,可作为东山镇集镇水厂备用水源。而后及时列入项目库,通过整合水利、扶贫等相关项目资金.24万元,及时启动实施了应急供水工程。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东山集镇水厂用水受益区的供水普及率从55.13%提升到了95%以上。
近年来,区水务局始终围绕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有效解决因水致贫突出问题、提升贫困山区长远发展水利保障能力这一目标,本着实地调研、因地制宜的原则,组织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分别深入到全区所有贫困村进行摸排调查,先后派出余人(次),行程多万公里,脚步遍布全区的山山水水、家家户户、沟沟坎坎。先后制订了《麒麟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三五”规划》和《麒麟区水利扶贫三年行动计划(—年)》、《曲靖市麒麟区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并按照贫困镇、村脱贫退出时间表,围绕解决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饮水、防洪、抗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等重点民生水利问题,优先安排水利扶贫专项规划项目,优先安排贫困地区的水利项目,优先落实年度投资和计划,确保水利扶贫资金投入大幅度增加并重点向贫困镇、村倾斜。同时,针对规划内容进一步建立健全项目储备机制,积极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实行水利扶贫项目台账管理,将目标任务逐一量化分解,一对一地做好工作协调和跟踪,保障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
近年来,区水务局先后投资6.08亿元实施了龙潭河中型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投资1.69亿元实施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建设村镇供水工程86处,水库除险加固11座,新修水池(水窖)处,泵站新修11座,恢复改善灌溉面积5.85万亩,解决了农村饮水安全人口24.4万人;投资.81万元,实施了茨营镇小河片区高效节水项目、东山镇法色蔬菜基地高效节水项目等高效节水工程12件,节水灌溉面积68亩,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为筑牢贫困地区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水利支撑。
引来活水,解决饮水除民困
在珠街街道联合村,年底落成的联合水厂厂房内设备崭新、水箱锃亮。在负责水厂管理的三家村村民赵平武每天都要按时检查水厂抽水设备是否正常运行。联合水厂供水工程由水厂1座、提水泵站2座、水池13个以及三级输水管道33.1公里。该工程解决了三家、白石岩、南头等8个自然村以及联合小学共余人饮水问题。
联合村委会也是全区重点贫困村之一,受当地地质条件影响,水资源极为匮乏,且人员居住偏远分散,集中供水十分困难。在联合水厂建成以前,联合村委会仅三家、南头、北头3个自然村有供水水源,且均为提水,提水水源为地下暗河和深井,均存在雨季水质混浊夹泥,同时因地下暗河为区域排泄区,水质污染也较严重,一定程度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地危害。为确保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全面“清零”,切实让所有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放心水”。年区水务局结合联合村委会脱贫出列目标,在前期多方论证调研的基础上,积极筹措资金.39万元建成了联合水厂,彻底解决了当地饮水安全问题。
当清澈的自来水顺着输水管道流到珠街街道联合村内时,群众内心沸腾了。“真没想到,以前都是要靠天落雨或者要到1公里外拉水喝,我这辈子居然能喝到自来水......”联合村委会庄科村民小组村民汪国元看着清澈的自来水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小小一滴水,窥见大民生。近年来,麒麟区水务局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党委、政府关于坚决打赢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始终把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最重大的民生工程来抓,按照国家农村饮水安全确定的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供水保障程度几个指标标准,以实现有稳定水源、水处理设施、供水管网到户为目标,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
自年以来,累计整合水行业和各类项目资金.72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86件,巩固提升受益人口24.4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异地扶贫搬迁人口人。同时,超前谋划,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依托现有水源工程,以镇和街道为单位,规模化建成了越州、东山、潇湘、珠街等9个水厂,实现年供水万立方米,供水人口达28万多人。目前通过规模化建设,全区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8.49%,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7.77%,全面取代了地窖供水。同时立足长远,投资6.5亿元启动了三宝水厂建设,建成后可实现近期(年)设计日供水规模5万方,远期(年)设计日供水规模10万方,受益人口约40万人。目前三宝水厂建设已完成95%,10月底可建成通水。
在全面提升农村饮水覆盖率的基础上,区水务局还紧盯水质提升这一关键,不断强化源头治理,对全区处水源地进行保护治理,划定水源地保护范围,统一安装防护网、增设标识牌。同时,不断完善净水设施,配备消毒设备。目前,千人以上工程均配套了净水设施,千人以下工程有条件的增加一体式水处理设施提升水质,尚不具备条件的采取定时投放消毒药剂改善水质。目前全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3.4%,真正实现了让农村群众喝上“稳定水、安全水、放心水”的目标。
健全机制,长效运行顺民心
“李叔,我是咱村的管水员,这是我们最新编制的《农村饮水工程“有事找我”三级责任人限时服务承诺》,这上面有我们的联系电话,你家的水管要是出了问题、供水不正常,可以打上面的电话联系我,我会及时到你家帮你处理”。这是茨营镇哈马寨村委会管水员黄云松深入各家各户开展用水安全管护宣传的场景。
近年来,随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大力实施,已基本实现所有村组“全覆盖”,但实际运行过程中,重建轻管、只建不管或是管理不规范、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导致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不稳定,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降低了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为此区水务局将推进水管体制改革、强化运行维护管理机制建立和运行,作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
一方面建立健全了农村饮水安全管护机制,在全面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三个责任”、“三项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护新机制,制定印发了《农村饮水工程“有事找我”三级责任人限时服务承诺》《农村饮水工程水费收缴管养办法十条》,进一步明确镇(街道)、村、组三级责任人管护责任,以及接到各类报修电话后的处理时限,切实压实镇(街道)和村组的工程管护主体责任。同时,还建立区、镇、村三级监督机制,完成责任和管理“两牌公示”,畅通举报监督渠道,确保能时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