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龙潭 >> 龙潭优势 >> 正文 >> 正文

北京上方山,一声巨响旱龙潭一夜干涸,潭水

来源:龙潭 时间:2022/12/21
北京医治手足癣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833423.html

上方山,又称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镇境内。上方山主峰海拔高度为米,上方山公园占地总面积为40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

上方山地形复杂、溶洞众多,在山间有一处深不见底的凹陷的深坑。多年以前,这个深坑是灌满水的深潭,当地人称它为“旱龙潭”,但在一个寂静的夜晚,深潭发出一声巨响后,潭水竟然一夜干涸了。

那么,深潭为何会发出巨大的响声?潭水又究竟去哪了?

一、深夜山岭传来的巨大声响

在旱龙潭没有干枯之前,虽然水潭表面的面积不大,但却深不见底,即使在大旱之年,也未曾出现过干枯,所以旱龙潭曾经是周边零零散散村落村民的落生活取水源。

旱龙潭在上方山象王峰之南峭壁下存在了好多年,可是在多年以前的一天夜里发生了一件怪事。夜半三更,附近的村民早已熟睡,突然山岭之间突然传来一声巨响,将熟睡的村民全部惊醒。

大家本以为是要下雨了,但此时天空中的星星和月亮依然清晰可见,看起来并非像要下雨的样子。随后,山岭间又传出来几声巨响,紧接着是一阵强烈地晃动,吓得周围的村民以为要发生地震了,纷纷从家里跑了出来。

等缓过神来才发现,原来这声音是从山里水潭的方向传来的。第二天天一亮,附近村子里的身体力壮的村民们,大家商量着结伴去水潭那边看看,昨晚的几声巨响到底发生了什么。

村民来到深潭边的时候,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平日里原本深不见底的水潭,竟然在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了一个巨大的深坑,还没等大伙搞明白真相,更为奇怪的事又发生了。

因为自深夜一声巨响之后,即使是遇到连续强降雨的天气,水潭里的水没过几天就又消失了。此后,这个深潭再也没有蓄过水,所以当地的村民自那以后,便称它为“旱龙潭”。那么,旱龙潭是如何形成的呢?

二、巨响竟是潭底坍塌造成的

众所周知,在我国境内天然形成的深坑,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地区,其中以广西、重庆和贵州等地区最为多见,但在长江以北地区这种地貌还是非常少见的,不过旱龙潭的面积要比南方地区小很多。

旱龙潭潭口直径约0米,从潭口至潭底深度约在70~80米之间,站在潭口往下看也看不清潭底的具体情况,加上岩壁非常陡峭和长满了植被,不借助专业的工具很难到达潭底,因此潭水消失之谜至今未能解开。

几年前,地理中国栏目组得知旱龙潭的自然奇观景象后,曾特意邀请地质专家等一行人前去考察。地质专家们到达潭口后发现,在这全是岩石上形成的天然深坑,要想揭开潭水消失之谜,首先就要了解这个深坑是如何形成的。

在岩石上自然形成的天坑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塌陷型天坑,是由地下河长年侵蚀,导致岩层断裂崩塌而成;第二种是冲蚀型天坑,这种天坑的形成通常需要地质、地貌和地下水三种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但非常少见。

地质专家们利用绳索下降来到了旱龙潭底部,潭底是呈现45度角的斜坡一直向下倾斜,地面上全是大大小小堆积的乱石,并且还发现了断层角砾岩、碎裂岩等。从旱龙潭的潭底结构来看,这个天坑的形成很可能是极为罕见的冲蚀型天坑。

因为塌陷型天坑的底部,通常是相对平整的,由于地下河水和天坑里的水不断地侵蚀导致底部整体坍塌,部分坍塌下来的石头会被地下河水冲走,而较大的石块则堆积在一起,所以不会形成落差很大的斜角。

据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邱小平讲述:“在距今约一千万年前,受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一条南北向的断裂带与一条东西向的节里,机缘巧合下在此交会产生了破碎带,而旱龙潭正好位于破碎带的上面。”

破碎带地质通常是由矿物质填充,岩石呈现不规则的网格脉络,虽然看到去是石头,但破碎带区域的岩石非常脆弱,并且岩石层伴有裂缝,所以极易发生塌方、涌水或者是山体塌方等自然灾害。

地质专家们推断韩河村村民们,之所以会在半夜听到巨大声音,很可能是破碎带地质的岩石,不断地内水溶蚀后,无法继续承受水的压力后潭底发生崩塌,受压力的影响导致大量的潭水奔涌而出时,产生了巨大的响声。那么,潭水流向何处了?

三、旱龙潭水,流进深入百米的地下暗河

深入地下80米的旱龙潭,潭水一夜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根据旱龙潭潭底地质和结构分析,地质专家们推测,在旱龙潭的底下很可能还隐藏着一条地下暗河。

这种推测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在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忻城县遂意乡,曾经也发生过与旱龙潭类似的情况。当地的沌湖湖水一夜消失,也同样发出巨大的响声。经过专家考察后发现,在沌湖湖底下,还隐藏着一条地下暗河。

广西沌湖

地下暗河,又称暗河或伏流等,是指除了在表以下的河流。地下暗河是由地下水汇集而成的一条地下河道,但通常具有一定范围,或者在特定的地质区域才会出现,往往只有出口而无入口。

地下暗河通常集中在喀斯特地貌地区,那么北京房山区境内也有喀斯特地貌?为了揭开旱龙潭水流向,地质专家们在附近走访,询问当地年龄较大的长者,还真就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从村民口中得知,距离旱龙潭不远处有一个深不可测的洞穴,曾经有不少附近的村民在大雨过后,经过洞穴时能清晰地听到洞穴里的流水声,但由于里面地形复杂和里面黑的伸手不见五指,所以至今也没有村民进去过。

在村民的指引下,地质专家们来到了村民所说的洞穴。进入洞穴后,越往里面洞穴的潮湿感越重,洞穴是向下倾斜的结构,大约走了几十米后,考察人员发现了一种叫大足鼠耳蝠的蝙蝠,它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蝙蝠。

大足鼠耳蝠与其它种类的蝙蝠不同,虽然都是喜欢栖息在黑暗的洞穴环境下,但大足鼠耳蝠却只生活在有水源的洞穴和溶洞中,因为大足鼠耳蝠主要是以捕食鱼类为食的蝙蝠,这就说明这个洞穴的下面,的确存在一条地下暗河。

因此在旱龙潭的地下应该有一个落水洞,但由于洞穴下部周围的坍塌,导致落水洞被掩埋,而旱龙潭的水则全部流入地下河流。那么,为什么落水洞被掩埋后,旱龙潭还是不能蓄水呢?

专家在旱龙潭底进一步研究后发现,在旱龙潭没有坍塌之前,深度可能超过了多米,虽然岩石坍塌将落水洞掩埋,但由于冲蚀型的地质和石缝之间的缝隙,导致旱龙潭那夜声响后,再也无法蓄水的主要的原因。

四、旱龙潭的现状

旱龙潭距离房山区兜率寺非常近,从兜率寺至旱龙潭的直线距离约0米左右,穿过山间的小路路况不是很复杂,大约十多分钟后,就能到达旱龙潭潭口的位置。

如今旱龙潭依旧干枯,潭口周围长满了植被和灌木,由于旱龙潭的非常陡峭,所以当地有关部门为了防止行人坠落,在潭口一圈用铁栅栏围了起来,并在周围设有警示牌,以免发生以外。

旱龙潭作为北京房山区喀斯特地貌中的一处奇观,也是我国河以北地区极为罕见的自然景象,让我们对大自然有更多的了解和新的认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现地一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风采。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我们下期再见!

参考资料:《地理中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8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