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夏秋、安逸飞、高宇馨):地处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的龙潭村,是个有着五百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多年来,由于交通闭塞,人均耕地稀少,经济发展极其落后,大量村民只好外出打工谋生。多人的村庄,一度只剩下百十号人留守,贫困人口更是超过半数。村里百余间明清时期的老宅也因无人照料,年久失修,只能眼看着荒废破败。
龙潭村的明清老宅
然而就在最近的三四年间,往日的“空心村”又恢复了生机,古厝修复一新,村里人丁也兴旺了起来,人均收入更是翻了好几番!驻村第一书记夏兴勇说,这一切变化始于“文创脱贫”计划。
龙潭村民创作油画
年5月,龙潭村选了30多位“种子村民”来到屏南县的公益油画班学习。他们创作的油画色彩鲜明、自然纯粹,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的目光。很多向往“田园牧歌”的文化创客看到机会,不远万里地前来考察,龙潭村的人气也旺了起来。
游客在龙潭村拍照留念
夏兴勇说,为了让破败的老村留得住人,村干部们想出了“认领老宅”的办法,让外来业主从村民手中租下闲置的老屋,并且开出“每平方米年租金3元、15年使用期”这样极具吸引力的条件,之后则由新业主出资请当地老工匠用传统手艺修缮房屋。经过几年的努力,一百多位来自北京、上海、重庆等一线城市市民陆续入住,成为了龙潭村“新村民”。60栋老宅在保留夯土墙、黛瓦木构的原始外观的同时,在屋内打造出了书吧、艺术工作室、非遗博物馆等多种形态的文化空间。
龙潭村老民居
老民居有了新功能、新价值,新业态也随之而来。今天的龙潭村,文创事业已经拓展到多个领域:新老村民一起研究传承四平戏、黄酒酿造非遗技艺,一起做自媒体、移动直播,办画展、音乐会,甚至拍起了电影。文创的兴旺使乡村旅游人气倍增,游客每年超20万人次,带动民宿、餐饮生意红火的同时,传统农副产品柿子饼、笋干、红粬黄酒也成为了村民致富的“香饽饽”。
国家级非遗项目“四平戏”
红粬黄酒
年,龙潭村成功摘掉了贫困帽,原来外出务工的村民纷纷回村创业,村常住人口回升到六百多人。年,一度归零的村集体经济收入猛增到16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元。
现在,龙潭人的每一个寻常日子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他们割稻、酿酒、种菜、养鸭,也弹琴、作画、吟诗、饮茶。青山依旧,黛瓦如故,有了艺术的点染,龙潭村焕发出新生机,更为中国乡村振兴事业开拓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龙潭村村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