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龙山下,两个状如龙眼的氽水洞常积水成潭。一座古镇龙眼之间穿过,形如龙鼻。因此之故,此镇得名龙潭,形成龙潭古镇,被誉为“武陵之魂”。
有专家学者在考察古镇后赞叹:“古树、古井、古桥、古码头、古建筑形成一体,民居与码头、会馆交相连接,不仅自然景色绝佳,而且历史价值也极其重要,完全可以和丽江四方街媲美。”
位于重庆市渝东南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部的龙潭古镇,镇里的明清建筑群顺梅树河建造。古镇里的明清建筑群,是目前重庆市上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古镇建筑群。
进入古镇,可以看到一条距今已多年,全长约3公里石板街。青石板铺就的长街,经过数百年风雨沧桑的磨砺,石板早已被磨得光滑如镜光可鉴人。
顺着长街一溜存有50多座土家族吊脚楼,多座烽火墙,多个古朴幽静的四合院。
这些由明清时期建筑,从而历经数百年风雨而遗留下来的旧建筑群,有许多高跷,这是龙潭古镇区别于其它古镇的一个非常独特的建筑特色。远远看过去,入眼的就是土家吊脚楼尖角飞檐,这种建筑造型的确很漂亮。
光滑的石板、四合院和防火墙,这些独特的建筑方式,让人觉得很有古风古韵。细腻的砖雕,和小石桥边随风摇曳的垂柳,都充满细致婉约的江南情怀。
古镇虽然看上去有点破旧,墙壁上稍微有些裂开,显得多了一点历史积淀的悲伤。正是因为这外古镇建筑群落的破旧,才真正体现了它不同于其它古镇的独特历史价值。
龙潭古镇可以说是人杰地灵,这个地方,中国工人运动著名领袖赵世炎,老一辈无产阶级教育家赵君陶,原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书记、中共北京市委第二书记刘仁,原华北区军委书记张朝宜,都诞生在龙潭古镇。
不但如此,龙潭古镇还是一个红色旅游区。国民党元老、孙中山大总统府秘书王勃山及瞿秋白夫人王剑虹的故居。
在抗战时期,作为抗战大后方的龙潭古镇上,云集了数万来此避战的各界人士。当时一个小小的龙潭古镇,一跃成为当时全国闻名的地方,被某些人称赞为“小南京”。
在这里,文学巨擘沈从文,写下了女匪首王幺妹的故事;田汉在离别龙潭的时候吟咏了“闻道鲤鱼多尺半,把竿何日钓龙潭“的七绝诗句,为古老的小镇添上了浓浓的文化风韵。
著名女作家丁玲曾居住在这里,她的小说里描述过古色古香的龙潭中学。在抗战末期,这里还作为抗战最后一次最重要战役湘西会战中龙潭战役的主战场,这里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
你觉得龙潭古镇怎么样,值得前来一游吗?龙潭欢迎你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