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年底的一天早上,庙子镇龙潭村的贫困户李广莹和妻子刘萍在柴火炉子前坐定,开始吃早饭。屋后的两个大棚里,袋袋料香菇正在慢慢长大,屋前的十来平米的烘干房内,前两天摘下来的香菇快烘成,已经有买家打电话来预订。“今年的香菇已经收了两茬,能挣两万块钱。”盘算着第三茬香菇一卖,就能在家过个安稳年,52岁的李广营觉得浑身是劲儿。 “以前没有资金,我们在合峪镇的亲戚家帮忙种香菇,多亏了步书记忙前忙后帮着跑资金,帮我们申请到了扶贫资金,现在我们自己也做起了老板。”李广营说。 去年,李广营夫妻申请了到户增收资金4千元,种了6千袋香菇,今年,他们又争取到金融扶贫小额贷款1万元,规模扩大到袋。 “他们有技术,苦于缺资金,正好到户增收和金融扶贫小额贷款的政策能够帮到他们。”庙子镇龙潭村驻村书记步燚杰说。 驻村至今,步燚杰走遍了龙潭村的沟沟岔岔,和43户贫困户口人结下了缘分,他把每一项扶贫政策吃透用准,动足脑筋,为贫困群众找寻脱贫的路子。 龙潭村山地面积占村域面积的80%以上,人均耕地不足1亩,村里多户群众散居在沟岔间,年轻人外出打工,村里多是老人和孩子,依靠着山上的作物勉强度日。 步燚杰驻村后,努力申请扶贫资金抓基础设施建设,除了日常的走村入户为贫困群众找“病根”,闲暇时间就“啃”书本研究扶贫政策,思考如何把政策用对用“ ”。 村里的老党员籍遂柱今年已经72岁,家中只剩下他和上小学的孙子相依为命,老人喜欢种中药材,步燚杰就为他申请了到户增收资金,发展连翘种植,还让他担任村里的保洁员,每月又多了一份收入。老人的孙子也享受上了教育扶贫政策的小学寄宿补贴。“多亏了步书记,我们爷孙俩的日子好多了。”籍遂柱逢人就夸。 “村里的人走不出去,我们就想办法把产业引进来。”步燚杰深知产业发展带动脱贫的重要性,年,在县国土局的支持下,步燚杰和村组干部通过流转闲置土地、修路、供水等优惠政策的吸引,招商来一家发展香菇猴头菇木耳袋料种植的牧业公司,目前,该企业已建成大棚78座,带动村里30余人务工,人均月收入达余元。“等厂子建成后,能够带动农户余人就业。”看着正在建设中的大棚,步燚杰心里盘算着,明年老百姓就能在家门口上班了。 如今的龙潭村,村里安上了太阳能路灯、土路变成了水泥路,村里建设了垃圾填埋场,修建了灌溉水渠……驻村以来,步燚杰为10户贫困户申请了到户增收项目,申报了互助社贷款项目55万元,促进19户农户上贫困项目;还争取了16万元资金,建成了钛白粉包装袋加工厂并投产,安排4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移民搬迁、危房改造、资助贫困生……步燚杰将扶贫政策实实在在地用在了贫困群众身上。 年年底,龙潭村整村脱了贫。 今年,村党支部还与洛阳安乐镇安乐窝村达成共建美丽乡村协议,不仅打通了龙潭村“里沟”通往白云山景区的3.87公里道路,还整合了村里的亩土地,计划发展特色种植采摘产业。“我们村有得天独厚的沟域资源,离白云山景区又近,打通了道路,村里群众就能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了”。说起未来的发展计划,步燚杰信心满满。(李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