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阳带记者观看千亩连翘基地。长城新媒体记者周亚彬摄
长城新媒体记者郭甜肖周亚彬
一路惊心动魄,车沿着“挂”在山壁上的羊肠山路小心翼翼前行,不到十公里竟颠簸了一个多小时,千难万难,记者最终还是赶到燕山深处的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天桥镇龙潭村。
都说靠山吃山,但龙潭村却被山困住了,四周石山耸立,荒废的巴掌田、斗笠田随处可见。村里无产业,村集体没收入,全村户,人均收入刚过贫困线,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这个人烟稀少的山村更加沉寂。
山沟沟里的千亩药材基地
龙潭村的千亩连翘基地。长城新媒体记者周亚彬摄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越是深度贫困地区,发展能力越弱,贫坡地里还能长出“摇钱树”?
“瞧,这是我们的千亩连翘种植基地,脱贫致富就靠它!”龙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崔阳摸准了记者的心思,指着不远处石山上的一片深绿说。
顺势望去,目之所及,山上连成片的连翘长势喜人,给深秋灰黄的山野点上了浓浓的新绿。
“连翘三年长成,现在这里的连翘已进入第二年生长期。一亩连翘地干果产量在公斤以上,目前的市场价格大概是每公斤在30元到50元之间,一亩地的纯利润平均在元左右,比种别的都强。”崔阳说,连翘种植基地里,还套种了多亩苍术,用长加短的形式,将基地的空间充分利用了起来,双管齐下“种”收成,“鼓”足村民的钱袋子不成问题!
谁能想到,当初连翘“扎根”龙潭村,颇经历了一番波折。
勤劳的“农把式”为何还过着穷日子?
讲起连翘种植,牛玉国如数家珍。长城新媒体记者周亚彬摄
清晨6点半的龙潭村,天刚放亮不久,雾气尚未散去,太阳躲在云层后面。
连翘种植“土专家”牛玉国已经在连翘种植基地里忙活了,剪枝、除草、埋新苗……在他眼里,这一株珠绿苗都是宝贝。
手里忙着,老牛嘴上也没停:“连翘是个好东西,满身都是宝,叶子加工成连翘茶,果实更是常用的中药材。”讲起连翘,牛玉国如数家珍,这寄托了他的希望。
50岁的牛玉国是龙潭村人,是当地十里八乡有名的种地老把式,不偷懒、不惜力。可为啥这个勤劳的“农把式”这些年还过着穷日子?
牛玉国叹了口气:“家里零零散散的四五亩,收成好时也谈不上啥效益,更别提收成不好的时候了。就这条件,不穷咋办?”
老牛种地的难,也是龙潭村家家户户种地的难。
龙潭村素来有“七山两水一分田”的说法,田地少且贫,全村以种植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一年下来村民的收入微乎其微,始终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命。赶上年景不好,一家人连口粮都不够上。
这些年,村里人试种一些经济作物,可一直是小打小闹,没成气候。
土办法生出致富经
山上连成片的连翘长势喜人,给深秋灰黄的山野点上了浓浓的新绿。长城新媒体记者周亚彬摄
过上好日子的希望,出现在年,这一年丰宁县委组织部推行的村两委换届试点村中,崔阳成为龙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如何让村民特别是贫困户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成为他的心头事。
龙潭村山上长着很多野生连翘,谁家牲畜的眼睛上火发炎时,就弄点野生连翘给牛一喝,炎症立马就消。能不能从连翘入手呢?
龙潭村两委开始调查研究,经分析发现,龙潭村野生连翘药效好,是因为这里的地形、气候适宜连翘生长。
村两委班子形成共识后,当即召开连翘种植动员会,会议连开三晚,虽然大家都认可这是一条因地制宜的致富路径,但不少村民仍顾虑重重——
“前两年没动静,第三年才能结果子,那头二年吃啥?”
“万一‘穷根’没拔掉,还落下了‘病根’,咋整?”
……
“坡地里种连翘,涵养水土,林下套种苍术,资源优化配置,现在的连翘市场价能达30元一斤,效益这么好,为啥村民们仍然不愿种、不敢种?”
面对记者的疑问,崔阳道出了缘由:发展特色产业才能脱贫致富,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让真让他们干,却没人敢挑头,一没钱,二怕担风险。
丰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驻龙潭村第一书记崔冠军坦言,村里留守的老人和妇女,大多数没念过什么书,接受新鲜的事也不容易。
不敢上产业如何办?
崔阳正在苍术育苗基地查看生长情况。长城新媒体记者周亚彬摄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党员干部引领示范。
“办个合作社,既有财政奖补,又有金融支持,还能申请项目补贴,国家政策特别给力。”丰宁满族自治县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出台了脱贫产业全覆盖支持政策,对不同产业制定专项扶贫政策,并给予相应补贴。
有好政策保驾护航,崔阳力排众议,做了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联合村两委班子发起成立了天兴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
“资金不够,村两委班子成员每人拿出一万元现金入股作为启动资金,贫困户及其他村民用荒地入股,反正就是先干起来再说!”崔阳说,村委会获得土地后,采取“”模式进行利益分配,把纯利润的70%作为贫困户分红,20%作为村集体经济(可用于农户分红、基础设施建设),10%作为合作社管理和运作资金,全村95%村民变成了股东。
“肩上担子重哩,全村一百多户村民跟着我一起干,他们只管一心一意干,其他的交给我。”崔阳信心十足。
除了连翘,如今的龙潭村苍术、黄精等脱贫产业也初具规模,今年4月份,村里通过土地流转又建造了百亩欧李产业园区,将打造百亩欧李观光采摘园。
跟着合作社干有啥好处?
李凤霞说,如今的生活比之前强多了。长城新媒体记者郭甜肖摄
一直等到天擦黑,才把李凤霞从地里等回来。李凤霞是龙潭村里典型的贫困户。
“去基地侍弄药材苗了。”李凤霞口中的基地,就是村里建的千亩连翘种植基地。放农具的间隙,她掰着手指给记者算起了“幸福账”:“我把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一亩地按元入股,‘一亩三分地’不再是个累赘,收入有了保障;到基地打工,每天能挣九十块钱,每年出多个工,能挣两万多块钱,这还不算好处吗?”李凤霞说得眉开眼笑。
增收有了谱,李凤霞对未来也已经盘算好了,趁着好光景狠狠干上两年,就买一辆小轿车,和现在手上的电动车“各司其职”:轿车进城,摩托进山。
“这样一来,既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又让脱贫户有了稳定的收入,避免因收入减少出现返贫。”崔阳认准中药材这个脱贫产业:“目前,全国90%的连翘都是依赖于野生资源,药用市场十分广阔。而且城里人越来越看重健康,咱这儿没污染,种出的道地药材肯定不愁卖。”
脱贫之后该往哪里走?中药材种植让龙潭村长出新产业,如今崔阳又在思索,如何让产业发展更稳,让贫困户增收门路更多。
如今的龙潭村。长城新媒体记者郭甜肖摄
这次,崔阳再次将眼光瞄向了漫山遍野的连翘,并摹画了产业蓝图:春夏有花,夏秋有果,边卖连翘,边搞旅游,从精准脱贫迈向乡村旅游特色村、田园综合体;充分利用其独特的陡坡峭壁、岩石密林、冰谷雪地等自然地理条件,打造一个具有浮桥、平底水路、林中穿越等功能的高水准汽车越野基地……
半山腰间,欧李树苗随风摇曳;山下苍术育苗基地内,近10厘米高的苍术苗正吐着出绿绿的嫩芽……站在龙潭村千亩中药材种植基地里,举目望去,条条地垄依然随着山势蜿蜒,但阳光下熠熠闪光的连片药材苗足够让人震撼。
躬耕之间,龙潭百姓种下的是无尽的财富,收获的是沉甸甸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一阵风拂面,记者似乎嗅到满山药香扑鼻来,期待好收成的龙潭村村民正笑得开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