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龙潭 >> 龙潭资源 >> 正文 >> 正文

郭田镇龙潭村

来源:龙潭 时间:2023/2/25

龙潭村位于五华县郭田镇南部,地处米的莲花山脉主峰鸿图嶂半山腰,村口危崖壁立,村内则土地平阔。东南连接鸿图嶂与双华镇的苏区自然村,西接坪上村陶子寨,北接鸿图嶂林场。始建于清朝嘉庆初年(年),是黄姓先祖从郭田坪上分支迁移至此地。相传以前有两条长角的巨龙,开山劈石,把山下冲成深潭,并淹住了这两条巨龙,后人把这个潭命名为龙潭,把上面的地方即现在的村子称为龙潭脑,后来又把村子称为龙潭村。龙潭村距离镇政府约5公里。辖区总面积8.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亩,山地面积0.万亩,水田面积亩。全村总人口人,10个村民小组,户。其中贫困户38户人,低保户23户61人,五保户7人。

该村还是五华第一个共产党员黄国梁烈士的故乡,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其代表性民居光德楼为黄国梁故居,现属于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五华县文物保护单位。由于该村地势较高且只有一条村道于外界相连,平时人员往来较少,拥有较为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动植物资源。每逢严寒时节,鸿图嶂的冰雪雾凇景观吸引不少游人到访。龙潭村,悉数是黄姓村民。北宋大观四年(年),从迁移至广东长乐县梧溪(今龙村镇),嘉庆初年(年)从郭田坪上村迁移至此地。有四个分支从坪上村迁移至此地:郭田镇坪上村坪寨街心的杏奇公(坪上十一世)迁移至该村禾坪岗立业;坪寨街心玉山公(坪上十一世)迁移至该村新屋下立业;坪上村坪寨三略楼金瑄公(坪上十一世)迁移至该村松云寨立业;坪寨三略楼金瓒公(坪上十一世)迁移至该村河东排上立业(金谊、金瓒兄弟部分后裔仍居住在祖居地)。清朝年间,龙潭村属长乐县太平约。民国时期,属五华县第二区泉砂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揭陆华边临二区泉砂乡。年属五华县太平区郭布乡,年5月属五华县油田乡,年9月属五华县油田公社。年1属郭田公社龙潭大队,年属郭田区龙潭乡,年属郭田镇龙潭村,年属郭田镇龙潭管理区,年属郭田镇龙潭行政村至今。

到年末,有户籍人口人。其中:男性人,女性人;80岁以上25人,最年长者年龄98,性别男;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的人口有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打工的人口有人;农村留守儿童50人;实际在村人口人。祖籍本村的香港同胞有10人、台湾同胞有10人。村内有一所龙潭小学,6个年级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人,教职工7人。还有一所龙潭幼儿园,在园幼儿30人,教职工2人。龙潭村交通便利,省道线、乡道线经过该村。至年底,全村村道实现水泥硬底化。至年,全村实现通水、电、电话和网络。村内还有篮球场、农家书屋和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黄国梁、黄志良故居,丰富了村民的娱乐文化生活。还有一溪自南向北流过全村,在村的出口处形成一个天然美丽的九龙聚潭湖;村中道路四通八达,连接各村民小组,水利设施基本完善,农田灌溉自流,田园苗圃相间,林茂粮丰,老屋新居座落有致。小溪、田园、民居相映交织形成美丽画卷。村民安居乐业。

鸿图嶂属粤东莲花山脉一段,海拔最高约米,是粤东为数不多的高山之一。每逢严寒时节,鸿图嶂罕见的冰雪雾凇奇观吸引游客纷至。龙潭村位于鸿图嶂的半山腰,有乌石坑、石坝里、高桥坑等河流从村中心由南向北流过。独特的地理环境让这个村庄拥有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不仅有珍稀的动植物,如桫椤、竹柏、松杉、红豆杉、黄猄、野猪、穿山甲、刺猬、石蛙、蟒蛇、候鸟、紫胶等,还有花岗岩等矿产。龙潭村利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沛的水力资源,在村内建有梯子溜电站、龙潭村电站、龙潭一级电站、排上电站、大坝里电站、高桥电站、矮嶂肚电站,总装机容量1千瓦。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生活生产用电。

村民均为汉族,属于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传统民居为客家民居,现存7座。代表性民居有:光德楼,始建于年,由革命烈士黄国梁的父亲创建,现属于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五华县文物保护单位。该屋坐北朝南,面宽27米,进深28.5米,占地面积约平方米。平面布局为二堂二横屋二伸手间,面宽三间,选山瓦顶,条石墙基,泥砖墙身,灰沙批面,土木结构。石框门门额上阴刻“光德楼”三字。堂屋上栋高6米,下栋高5.5.上堂设有拜台,左右横廊有木棚,天井四周边用花岗岩砌成。屋内陈列着革命烈士黄国梁的事迹材料。德本楼,建于年,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形制是上五下五两横屋。德本楼大门刻有清代书写的楹联:“德荣业广,本固邦宁”。村民修有族谱──《五华黄氏族谱(龙潭卷)》,由黄瑞和在年纂修。族谱内记载了黄氏家训(内八句):“骏马行行出异乡,任从随处立纲常,年深异境犹事境,日久他乡即故乡。朝朝莫忘亲命语,晨昏需荐祖宗香。惟愿苍天垂庇佑,三七男儿总炽昌。”该村有一座公王爷坛,始建于清朝,供奉公王爷,即土地爷的神像。每年农历7月16日,村民会在当天的上午去公王爷坛祭奠及分社猪肉。不论大小家,每户分得一块猪肉,延续至今,从不间断。沟通一河两岸的是龙潭桥,桥虽简朴,但映衬这一潭绿水、三五古树,却别有一番“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村中有一株奇特的树,这是两棵松树夹抱一棵柯树看似同株之木,被当地人称为“同根树”,其中还有一段同族兄弟黄国梁与黄志良殊途同归的家国往事。

该村有安龙打蘸的民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六,全村村民到龙神祭坛祭祀,用三牲、香纸烛帛,蒸品,祭祀龙神的功德,安慰孤魂野鬼,剿灭恶鬼,让它不可造次,让神的威力保护全村人民来年事事顺利,财丁兴旺,平安大吉。龙潭村有山有水,钟灵毓秀,又有神奇的龙潭脑传说:相传,有一年的夏天,鸿图嶂南面半山腰上的山坡上突然有大量黄泥浆冒了出来。村民很害怕,集聚在一起祭祀,祈求上天赐福免灾。祭祀后黄泥浆就不再冒了,但这时西北面,突然一声巨响,天崩地裂,泥浆随洪水冲天而下,且有两条长角的巨龙,一前一后,兴风作浪。巨龙被村口大岩石阻拦,拼命冲撞,把头角插入坚硬的岩石中,岩石崩裂,洪水便一泻而下,把山下冲成深潭,并淹住了两条巨龙,后人把这个潭命名为龙潭,把上面的地方即现在的村子称为龙潭脑。该村孕育了很多杰出的人物。主要人物有:黄万钦(-),龙潭小学创始人,五华县泉砂约诚正学校(现郭田镇坪上小学)第一任校长;黄国梁(—),年入党,五华县第一位党员,年受组织派遣到兴宁县策反国民党军起义,不幸被捕,壮烈牺牲;黄淑(原名黄志良)(-),国民党军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兼第九军中将军长,曾参加第二次东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党一六八师少将副师长,后晋升荣誉第一师师长,年任国民党军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兼第九军中将军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全国政协文史专员、广东政协文史专员、省政协委员等职。还有不少革命烈士如黄亚九、黄观兴、黄亚景、黄观何、黄会连、黄伟雄等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