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写完这篇游记一个月,我和同事在暮春时节的4月底又来到了济南。
这次,我们特地选择住在了芙蓉街,为的就是这里的美食,还有这里的繁华与热闹。
而且,从这里去济南市区的各个旅游景点非常的方便。
我们这次来到济南正好是周五的下午,从酒店出来去吃晚饭时,才5点多钟,不过芙蓉街里的人已经达到摩肩接踵的程度了,我们几乎就是在人流里挤着往前走,所以也顾不上拍些各个小店的照片了。
只是走过这家小店时,隔着橱窗玻璃看到里面摆放着的各种玩偶,非常可爱,在拥挤之中拿出相机,隔着玻璃照了这张照片,虽然我的童年时光里没有这样的玩具,但看到它们萌萌的样子,也勾起了我对纯真童年的美好回忆。
周五的晚上,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
躺在酒店的床上,听着窗外的雨声,有些担心明天的天气。
我们这次是从泰山上下来后乘火车来到济南的。
去爬泰山之前,我还雄心勃勃地要到济南去爬千佛山。
虽然遭到同事的强烈反对,但我还是执着地坚持着。
从泰山下来后,我们才感觉到浑身的疲惫,尤其是同事,走在济南的大街上还拄着爬泰山时的登山杖,走着走着,忽然又拎起拐杖连跑带跳地蹦跶几下,惹得过往的人都有些注目,不知道他到底是腿脚不好还是太好了---其实他这么连蹿带跳地是想活动活动爬山爬得已经有些僵硬的腿。
我和另外一位同事也累得够呛,于是,不等他们张口说话,我直接就宣布将千佛山列为下次再来济南时的活动项目,这样直接就省掉了他们的嘲笑。
取消了去爬千佛山的计划后,我这次济南的游览目标就是五龙潭,珍珠泉和洪家楼天主教堂。
不过,我们另外一位同行的同事没有来过济南,很想去转转大明湖和趵突泉。
于是我和同事商议,他明天早上在酒店睡懒觉养精神,我陪着另外一位同事去转转那些我们在去年夏季和秋季时已经游览过的地方。
早上8点钟,大明湖南门。
牌坊上的“大明湖”三个金色的大字,笔力苍劲,很有气势。
我仔细看了一下,中间的“明”字也是“目”字旁。
从这里进去是不收门票的。
这天又是一个阴雨天,与我们去年夏天来大明湖时的天气一样,不过雨还没有落下来,抓紧时间去里面走走,看看暮春时节的大明湖。
从南门进去后向右转,湖边一溜的长廊。
可能是因为今天的天气不好,在这里的游人不多,而且看上去大部分都是济南当地来这里遛早的人。
我们上次没有来到这里。
不过我记得当时我们绕着大明湖走了一圈,我是看见大明湖的南门了。
不过也好,上次没有看到,这次正好游览新的景色。
长廊上有一横匾:“鱼鸟浮沉”,两边楹联:北渚横苍色,南山印翠痕。
正在欣赏长廊景色的时候,忽然听到有很响亮的声音,一声声的,很清脆。
一回头儿,原来有人正在练习甩鞭子。
这里有一片很宽阔的场地,正好适合练习。
听着这声音,来往的人都不从那里经过,担心不小心被鞭子甩着。
不过,眼前的景色很漂亮,像是一个巨大的盆景,绿茵茵的,不知道这是什么树,应该是精心修剪后的造型。
虽然去年夏天来过大明湖,但是看到桥下石头上题写着“秋柳含烟”的一座小石桥时,我非常确定我们去年并未曾走到过这里。
“温故而知新”,旧地重游却发现以前错过的风景,真是意外的收获。
这里风景优美,更难得的是除了我们之外,竟然没有其他的游客。
在这里拍照,放佛周围都被清场一般,不用担心与天南地北的游客拍成大合影。
不过,走到天心水面亭时,就有其他游客出现了,就站在亭子里面欣赏眼前的大明湖。
亭子就修建在湖上,有小桥与湖畔相连。
虽然距离湖畔不是很远,但是站在湖上的亭子里欣赏风景,确实是一件很舒心怡情的享受。
如果不是我们还要赶时间去其他景点,我也想在这里好好逗留一会儿。
从一条小径穿出来,小径上的路灯精巧别致。
虽然已经是暮春时节,墙头上依然繁华似锦。
小径的路口有吹糖人的铜塑,满脸稚气的孩童热切地仰头注视着吹糖人老人手中正在吹着的小鸟,这应该是济南当年淳朴的市井生活写照。
想到可能走过了路边的明湖居,我们又往回返。
路过一处景致,有一位独自游玩的女士请我们帮她拍照。
拍完后发现这里确实风景非常优美,我们也自然不会错过。
虽然地处北方的齐鲁大地,但大明湖畔的风景打造得颇有江南风韵。
在前往明湖居的路上,又发现了一处去年夏天没有来过的地方---秋柳园。
门前一幅楹联:“尚书天北斗,司寇鲁东家”,落款竟然是季羡林老先生。
不过,这幅楹联写的到底是什么意思,我确实是不明白。
看门旁的介绍,原来秋柳园是为纪念清初的王士祯所建,他曾经在这附近的水面亭之上赋诗《秋柳四章》,从此名满天下。
王士祯的名字听着耳熟,再看他的号,原来就是王渔洋呀,这个名字倒比较容易辨别。
为什么这样说呢,明代有个王世贞,大文学家,传说是《金瓶梅》的实际作者,在政治上与权奸严嵩相对;民国也有个王士珍,与段祺瑞,冯国璋并称为北洋三杰,并且是三杰之首。
看来这个名字多出名人。
我们刚才路过的天心水面亭,原来也是秋柳园景区的一部分。
刚才的亭子是免费游览的,而旁边的这个小院落是秋柳诗社,如果想进去参观,收取门票5元。
我们本来想买票进去,但是走进去的时候,没有看到收费人员,看看里面已经有几个像是小女生的游客正在嘻嘻哈哈地拍照,我们也就直接走进去了。
秋柳诗社并不是古迹,只是当年王渔洋和朋友们聚会吟诗的地方,年在这里建起了这些建筑,成为旅游的资源。
诗社里面正对着大门的是一栋两层的仿古小楼。
楼里是一些仿古的摆设,还有王渔洋的画像。
“风月一庭为良友,诗画半榻是严师”。
庭院两侧还有回廊,里面有些石刻,我们还想仔细看看,忽然听到门口有工作人员喝止刚刚进入里面的一个小伙子,要求他交门票5元。
5元的门票并不算贵,但里面无非就是一些新建的仿古摆设,又不是古迹,收取门票并没有多大意义。
我们不想一会儿被工作人员纠缠门票,于是就走了出去。
大明湖畔春花烂漫,争相怒放。
看过明湖居后返身向超然楼方向走,无意中又发现了老舍纪念馆。
从几竿疏竹掩映的院门进入后,小小的院落里几间房屋中陈列着老舍生平和作品的介绍。
老舍称济南为他的第二故乡,他的著名散文《济南的冬天》其实是他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一篇,因为选入了语文课本而乏为所有的中国学生熟悉。
有机会要找来《一些印象》全面地读一下。
从老舍纪念馆出来走不久,看到路边的二郎庙,庙门还没有开。
庙门前的一幅楹联:“圣德英名垂万古,威灵昭感镇千秋”。
我们上次来大明湖时,也没有到过这里。
看来这次重游收获真是不少。
走上桥下石头上题写着“曾堤萦水”的石桥,观望大明湖景色。
虽然雨还没有落下,但湖上的风景已经仿佛浸在一片烟雨蒙蒙中。
又到超然楼。
我站在楼门口的一侧看介绍时,感觉到小腿的酸痛,刚刚爬完泰山,匆匆来到济南后又开始游览,能不疼吗。
我一条腿站立,从后面翘起另一条腿,尽量向上伸,舒展一下腿脚,旁边的游客看到了,还以为我到这里练功来了。
看看已经9点半了,不知不觉中在大明湖游玩了一个半小时,我们还要去其他好几个景点,时间已经有些紧了,于是从“鹊华烟雨”的牌楼下赶紧出去前往下一站---解放阁。
鹊华烟雨牌楼的正面题写着“众泉汇流”,我们在那里又拍了几张照片,然后决定再也不能耽搁了,务必迈开大步往前走。
因为打听清楚了到解放阁的路线,我们决定不坐车,沿着按察司街直接往前走。
走到一半时有些后悔了,其实这段路不算太近,坐公交车大约要两站地的样子呢。
解放阁正在修缮中,不对外开放,我们在下面照了张相就继续向前走到黑虎泉。
黑虎泉边看到一块诗碑,这也是我上次没有注意到的,于是赶快拍了张照片。
回来后细读上面的内容:“答客问---请教泉有多少,去问济南人的眼睛吧。
愿问济南人的性格,你去问泉水吧”,我对新诗一直不感兴趣,读了这首诗后,依然没有改变我的看法。
作者孔孚,是出生在山东曲阜的一位诗人。
去年秋天来到黑虎泉时,就看到有人在这里取水。
这次看到的人要比上次多出不少,可能因为今天是周末的原因。
从黑虎泉出来走到路边,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决定打车前往趵突泉。
拦下一辆出租车后,司机说方向不对,让我们到对面去打车。
来到对面后,正好是公交车站,很多车都到趵突泉。
等了一会儿,就来了一辆公交车,坐了大约2、3站地的样子,在10点15,我们终于到达趵突泉。
虽然这时小雨已经下起来了,但挡不住游客高涨的热情,趵突泉里游客依然众多。
我们跟着人流走进去,蹭了个导游听晴雨溪的介绍,现在正下着雨,但游人太多,也挤不到近前仔细看看是否是水平如镜。
到了李清照纪念馆时,雨下得大了些,地面都湿滑了。
因为基本上趵突泉里面的景色上次都拍照过了,这次又赶上下雨,我就没有拍太多的照片。
不过,上次没有拍到的,这次正好补上了。
三角的千尺亭的另一面,横匾上题写着“饮水思源”,上次没有从这个角度拍照。
天尺亭的正面,刚好周围游客较少,拍一张全景图。
上次没有到尚志书院里面拍照,这次拍张简介。
又来到名满天下的趵突泉,与秋天的泉涌相比,春天的泉涌似乎小了一些。
但游客却并未减少。
我们在这里拍了太多的照片,到最后我笑得都疲累了,其实主要的原因就是尽量地躲开些周围扎堆拍照的游客,尽量少拍进些其他游客到镜头中。
我和同事去年夏天来趵突泉时,是在正对着趵突泉拍照后沿着右侧向前走的,这次我选择了从左面走,看看是否发现上次没有看到的景色。
果然,观澜亭后面的题写“观澜”两字的石碑,上次就错过了。
从石碑后面向前走,还有一处幽静别致的所在。
淅淅沥沥的小雨放佛为趵突泉清洗了久日的灰尘,雨中的景物格外青翠滋润。
上次来趵突泉时,我和同事因为时间紧,到后来有些地方就没有去。
这次虽然时间也挺紧张的,但我还是想着多看看,于是在看过海豹池中嬉水的海豹后,辨别了一下方向,顺着脚下的路往前走。
路边红白两色的花开得很鲜艳。
看到一处院落,我们以为发现新景点了,进去一看,原来还是李清照纪念堂,这应该是纪念堂的后面,我们来过的几次都是看完前面的院落后就返身出去了。
杜康泉,去年夏天来过这里的。
花墙子泉,去年夏天没有来过。
很有意思的名字,是因为后面的墙壁上都错落有致的石头子砌成的吗?
我其实是想找到门票上的示意图中标注的万竹园(李苦禅纪念馆)和白龙湾的,应该是在趵突泉的西边,但左转右转都没有看到。
已经是11点半了,同事还在酒店等着我们回去吃饭呢,于是我们在将周围景点转了一圈后,快步走出趵突泉,走回酒店。
吃完午饭后,看看还有时间,我们决定去游五龙潭。
这天上午我陪着去逛的所有的景点都是我和同事在去年夏天和秋天游览过的,不陪着去不合适,但是我心里一直着急,想着下午能够挤出时间去一两个没有去过的景点看看。
同事休息了一上午,腿也不这么疼了,但是还非要拄着在泰山上买的登山杖前往五龙潭,一路上引得过往不少人的侧目。
我们的运气还算不错,在酒店办完退房手续出来后,虽然还是阴沉的天色,但已经没有雨滴落下了。
来到五龙潭时,将近下午1点钟。
五龙潭的门票只有5元,虽然与趵突泉隔着马路相望,但与趵突泉的游客量相比,这里的游人真的是少了很多。
从五龙潭的南门进去后,首先看到的是这块照壁,我们只顾着照相,没有细数上面是否有五条龙,不过应该如此。
曾经在曲水亭街的街口看到过一个三棱型的石柱,三面分别标有济南的三大泉群,即趵突泉泉群,珍珠泉泉群和黑虎泉泉群。
五龙潭泉泉号称济南的第四大泉群,这里有泉池26处,其中有11个列入济南七十二名泉。
五龙潭历史悠久,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就有记载。
这些都是写在五龙潭门票背面的介绍,一边走,一边了解。
不过对于我们来讲,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