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龙潭 >> 龙潭资源 >> 正文 >> 正文

重庆三大名镇之一濯水古镇

来源:龙潭 时间:2022/12/31

与乌镇,西塘等江南古镇比起来,这座古镇可没有它们的名气大,但是这座古镇却有着自己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其独特的民俗文化风情,与龙潭古镇、龚滩古镇合称三大名镇。

濯水古镇是武陵山区少有的土家水乡,是一个集土家吊脚楼群落、水运码头、商贸集市于一体的千年古镇,它位于重庆市黔江区濯水镇境内,距黔江主城26公里,古镇兴起于唐代,兴盛于宋朝,明清以后逐渐衰落,是渝东南地区最负盛名的古镇之一,历史为濯水古镇留下了众多的文化古迹和乡土文化遗产,巴楚文化、土家文化、大溪文化和华夏文明在这里的交织,形成了濯水古镇独特的民俗文化风情。

流淌过濯水古镇的阿蓬江发源于湖北利川,是我国唯一的一条自东向西流淌的内陆河,自古与乌江、酉水一起成为沟通三峡地区和江汉平原的重要通道,巴文化、大西文化由此交流传播,濯水古镇见证了巴人的进退兴衰,古镇在四千年多年的漫漫历史长河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街巷格局保留较为完整,具有浓郁的渝东南古镇格局。

四面环山的濯水古镇老街由青石板铺就而成的,脚下的每一块青石板,刻满并见证了古镇的百年风雨和沧桑,街道两旁的商号、民居、会馆、学堂均是木质结构建造的建筑,错落有致的分布着吊脚楼,四合院,撮箕口,画有精美壁画的封火墙将各家民居分隔开,濯水古镇建筑是土家族吊脚楼与徽派建筑的完美结合,营造出古朴而饱含哲理建筑风格,这样一个千年古镇为何经济这么的繁荣呢?

古镇重要的商业地理位置,使濯水自古以来便成为重要的驿站和商埠,从清代后期开始,就已经成为川东南驿道、商道、盐道的必经之路,商贾云集、店铺鳞次栉比,商贸的日益发达,迅速促进了当地与外界的物资交流,创造了最为繁荣昌盛的历史。

古镇下街庞大的土家吊脚楼群是现存的保存最为完整的靠河而建的民居,吊脚楼是土家人赖以生存的栖居之所,是土家文化最典型的标志之一,龚家抱厅是镇上最具建筑空间特色的古民居之一,位于老街三倒拐处,天井合院建筑坡屋顶,全木结构四层,最具特色之处在于,有一层在过厅上端撑其歇山式屋顶形成的抱厅,建在阿蓬江河堤上的吊脚楼,经过了多年的河水冲打,那些条石河堤依然保存完好没有一点倾斜。

濯水古镇街道中段立着一块1米多高,宽约50公分的石碑,叫做古镇道德碑,有年的历史,石碑阴刻着天理良心4个大字,它的作用是警示古镇的商贾在经商中为人、处世之道在于天理良心。

濯水古镇风雨桥横跨于阿蓬江上,是亚洲最长的廊桥,分桥,塔,亭三部分,整个桥身是纯木质结构,只可惜它遭遇一场大火被烧毁,维修从建后再次向游人开放,重建后的风雨廊桥依旧魅力无限。

光顺号是明清时期濯水十大号口之一,建筑面积平方米,为濯水古镇第一大古建筑,它是濯水古镇七大院中唯一一个采用两开大门的大院,也是镇上唯一使用三方青砖青瓦墙的大院,临街一面是全木构架的,两边封火墙和院后用砖砌成,它的大门还是镇上唯一的卷斗门。

烟房钱庄是濯水古镇早期的一家经营规模较大的信用机构,坐落在整个古镇的中心位置,是古镇的一块风水宝地,随着银行业逐渐兴起替代了钱庄,烟房钱庄从此停业。

余家大院~八贤堂是濯水古镇的一个重要的古建筑参观点,是古镇第二大古民居,三进合院砖木结构民居建筑,左右两侧有封火山墙,墙体使用小青砖砌至马头墙,墙角、天井用青石裁割成石条筑就,墙上有兽头装饰,避邪镇煞,这是一处典型的风水建筑。,

汪本善旧居,是古镇上唯一一栋有封火山墙的临江五层吊脚楼,也是唯一一栋站在街面上透过这栋楼的大门和地下通道就可以看到江面景色的建筑,是镇上目前最高的吊脚楼,称为濯水第一楼,这就是我国著名有机地球化学家汪本善先生的旧居。

濯河坝讲堂原是樊家宅第和古镇第一所义学讲堂,三进合院建筑,宅院空间呈梯级移位,以大门、二门、过厅、堂屋直至后院,递次变化,呈现出由宽敞到紧凑的规律和特色。

这里的民俗文化生活也是非常的丰富,濯水镇后河戏19世纪中叶诞生于武陵山区的酉阳州白三乡,它独特的唱腔和锣鼓及京胡曲牌之多,是一般地方剧种所不具备的,对联也是濯水古镇上的一大特色,它们在各大院子多有散布,土家摸秋节是古镇的节日民俗之一,经过世世代代的传承,至今仍保留这一文化习俗。

古老的小镇,斑驳的墙面上留下年复一年的印记,一排排房屋整齐排列着,檐角向上轻轻翘起,褪色后的青瓦也倍显着沧桑,古镇的神秘感让人越来越捉摸不透,走在小镇上,不得不被至今保留的传统文化和古朴民俗以及丰盛特产所叹服。

说起黔江的美食,鸡杂可谓一绝,色香且味浓,红红的辣椒和青脆的葱和着片片分明的鸡杂仿佛一幅色彩浓烈的水彩画。让人胃口大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