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1月24日讯(通讯员曲茜记者徐洁)“我负责的楼栋一共有户人家,他们的电话号码我都有,老年人睡得早,每天下午四点我都会出门去他们家看看是否有垃圾需要扔,住在2楼的宋谦兰,今年80多岁了,因为腿脚不方便,每天我都要去她家一趟。”67岁的志愿者陆锦兰告诉记者。
今天上午,记者来到中国水泥厂社区建设新村,记者了解到建设新村有户、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30%,空巢老人就有户。由于建设新村老龄化人口占比较大,为了让垃圾分类宣传工作落实到位,陆阿姨上门“一对一”进行垃圾分类讲解,主动上门关心空巢老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情况,如查看到老人垃圾分类不正确时,便会告诉老人如何分类,并将分类好的垃圾投放到收集点上。
陆阿姨和搭档欧德兵主要负责建设新村17栋到22栋,据志愿者欧德兵介绍,“由于很多老年人一时半会很难改掉以前扔垃圾的习惯,垃圾分类推进比较困难。”因此欧德兵就每家每户地上门宣传,同时带一些居民去参观垃圾分类做的比较好的社区街道,不断宣传引导,逐步让大家形成垃圾分类意识。
记者从现场获悉:栖霞区龙潭街道有16个小区,各小区结合自身垃圾分类定时定点集中投放实际,按照“一小区一方案”要求,统筹协调,逐步完成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通过投放的实际情况和居民现场反馈的意见,街道在目前34处简易亭房的基础上增加智能设备,逐步升级简易亭房。马上进入冬季,为了让居民投放时洗手不沾凉水,12月中旬亭房建设升级将增加小厨宝设施,体验冬天里“温暖服务”。通过改造升级,使整个街道16个小区将全部使用智能化收集亭房运行,真正意义上实现垃圾强制分类撤桶并点亭房建设全覆盖。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