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老家在江苏的“80后”小伙彭辉来说,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有着特殊的意义。当年在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四川局执法一处工作的他,和凉山州下辖各县、村打了十多年的交道。在他眼中,凉山州风景如画,村民热情好客,是个难得的好地方。令他没想到的是,他们之间的渊源不止于此。从年开始,彭辉有了一个崭新的身份——凉山州布拖县龙潭镇胜利村第一书记。
克服困难,上任胜利村
对彭辉来说,年是艰难的一年。年初,在江苏老家的母亲身体不适,经医院诊断患上乳腺癌,3月份做了手术,紧接着就是长达8个疗程的化疗。听闻消息,彭辉心如刀割,远在四川攀枝花的他只能尽量利用节假日到江苏探望。同年,单位需要安排几名同事到凉山州驻村,有能力、肯担当的彭辉自然是合适的人选。但组织上考虑到他的家庭状况,决定征求他本人的意见。
面对决择与考验,彭辉说:“我熟悉当地环境,又是单位的党支部书记。当地群众需要我,我不能退缩,无论是家庭还是工作,我都会做好。”面对彭辉的选择,妻子和母亲虽有怨言,但还是给予了理解与支持。年8月,彭辉正式到胜利村报到。
彭辉在接水
已经和凉山州打了十多年交道的彭辉没料到,驻村工作会面临这么多困难:胜利村是彝族村,语言、饮食和风俗让他很不适应。不仅如此,胜利村的基础设施也存在很多问题,最严重的就是用水困难,他到村里20多天才用了三次自来水,水流小得可怜。
从小事做起,拉近距离
初到胜利村,彭辉就接待了三个办理贫困证明的学生:赤次科子、郑布使日、哈万莫也扎。他们当年都考上了不错的大学,但家庭难以负担学费和生活费。核实情况后,彭辉立刻向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四川局执法一处为三个孩子申请每人元的助学金。这年9月,三个孩子顺利读上大学。
胜利村幼儿园
彭辉在走访时发现村办幼儿园的条件较差,就协调单位向47名在校学生捐赠书包和学习用具。这一件件“小事”拉近了他和村里人的距离。
翻山越岭,寻得活水
饮食不习惯就自己做饭,语言不通就多找村里人交流或向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寻求帮助……彭辉逐渐适应了胜利村的生活。不过,用水是个大问题,他有工资可以买矿泉水,可老百姓怎么办?“彭书记,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像城里人一样天天有水吃,什么时候都可以洗澡。”村民俄地么尔各指着家里摆放的很多水桶对他说。
彭辉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快解决群众用水难的问题。经过多方了解,他发现胜利村是季节性用水难,每到枯水期水源就会变小,日常用水都无法保障,而且这个问题已经困扰胜利村十多年了。多次实地考察后,他认为缺水的根源在于水源和管道。
听村里的老人说以前山上有泉水,他立即带着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翻山越岭,开始了一场寻水之旅。由于地点不明确,又都是山路,村里人劝他:“彭书记,这么远、这么危险,你不用去,我们去就可以。”他回答:“大家放心,我经常在煤矿下井检查,这点危险不算什么。”他心里明白,只有亲眼看到,才知道水源稳不稳定、能不能满足需求,心里才有底。
彭辉(左二)和村民们
没想到,这一找就是好几天。山路崎岖、陡峭,他几次险些跌落山崖,事后回想依旧心有余悸:“我是在平原长大的,爬山是弱项,而且山上没有路。我和村干部拿着砍刀,一边走一边开路。当时是8月份,刚下过雨路面很滑,有几次差点滑倒,真是挺危险的。”历时十余天,寻水小分队终于不负众望,在大山深处找到两处稳定的水源。
找到水源只是开始,引得“活水”来才是根本。彭辉积极奔走,到龙潭镇政府争取1万多元资金,用于改造胜利村1、2组的供水管道。为了省钱,他带着驻村工作队将一分钱掰为两半花,买来水管自己组装。年国庆节期间,1、2组户名村民全部用上了放心水。3、4、5组距离水源更远,彭辉向县里反映情况,也争取到项目资金用于铺设饮水管路,预计今年6月份全村都能正常用水。
在彭辉的带领下,驻村工作队还引入移动公司新建一座信号基站;争取到川煤集团小宝鼎煤矿、花山煤矿对村篮球队、志愿者服务队进行资助;积极与相关企业商谈争取修复胜利水渠等。
胜利村5年规划
基层工作最重要的还是和人打交道。今年,白鹤滩水电站要在胜利村修建配套工程电塔,三户村民对征地有异议,甚至有场面失控的趋势,彭辉和村干部几经调解未果。他思索半天,找到村里德高望重的前辈和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地谈,终于解决了“占地纠纷”。
彭辉(右一)走访村民
从年8月到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彭辉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他谦虚地说:“作为第一书记,我虽然有很多没做完的事,但还是做出了点成果。”回到家里,他和母亲、妻子、孩子讲起在胜利村的工作时,总是兴致勃勃。看到他的努力一点点转化为成果,家人也越来越理解他当初的选择了。
明年8月,彭辉将结束帮扶工作,离开胜利村,可他给自己定的工作规划却排到年。目前,他正和村干部一起制定“胜利村5年发展规划”,计划3年内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再用2年发展村级产业,让村民生活更好、钱包更鼓。
彭辉说:“胜利村的生活用水问题基本解决了,接下来要解决路的问题。现在村里还有很多土路,我想在我走之前彻底解决。”关于发展壮大村集体产业,他说:“大多村民种植青花椒,效益不错。我正在联系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希望把这些农作物放到网上卖。其实胜利村的土地非常好,村里种的白菜又高又大,制约村级产业发展的还是水。现在村民的生活用水问题解决了,接下来要解决生产用水问题。我们已经联系了几家公司并向县政府争取项目、资金,县政府已立项并启动胜利渠修复工程,有望今年彻底解决农业用水问题。”
终审:吕通义
审校:杨茗刘朱婴
编辑:刘树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