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河南洛阳的龙潭大峡谷,是这几年声名鹊起的一处5A级景区,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到这里“一睹芳容”。就算没有亲身去过,许多人也都一定在电视机里看到过关于这一景点的宣传与介绍。
然而,就是这个誉满天下的龙潭大峡谷,竟然在不久之前因为经营不善宣告“破产”,让人不由得大跌眼镜。
5月31日,《河南日报》对这处5A级景区面对的困境进行了详细报道。据报道,去年7月,洛阳龙潭大峡谷景区因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该景区所属的洛阳万山湖旅游有限公司被当地法院裁定受理进入破产程序。与此同时,与洛阳万山湖旅游有限公司有高度关联的洛阳荆紫仙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荆紫仙山景区),也在年11月合并破产,进入了破产重整的程序之中。
河南省内旅游业的一大巨头轰然倒塌,自然引起了业界的震动。而一家并不萧条的5A级景区竟然会走向破产,普通公众也十分难以理解。在龙潭大峡谷的经营困境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复杂情节?涉事企业又为何会突然崩溃?这些问题的答案,还要到往日的新闻之中去寻找。
首先要解答的问题就是:作为国家知名景区,龙潭大峡谷的经营属性究竟是怎样的?其经营主体究竟是公有还是私有?了解了这一问题,才能对其破产逻辑有正确的理解。
副县长辞官不做,用民间借贷撑起景区
在这个问题上,龙潭大峡谷算得上“颇有故事”。人们很难想象,当年,竟然是一名“辞官不做”的副县长,用民间借贷撑起了这个规模庞大的景区。
洛阳万山湖旅游有限公司创始人陈建林(右)
这个副县长,就是这次宣告破产的洛阳万山湖旅游有限公司的前任董事长陈建林(已故)。
年至年,陈建林担任新安县副县长,有三年时间分管旅游。年8月,已到退居二线年龄的陈建林,被组织安排去县人大或政协工作,但他觉得“到那里发挥不了我的作用,但是搞旅游开发我相信自己还是能做好的”,便决定辞去公职搞旅游开发。
此后,陈建林接手洛阳万山湖旅游有限公司,担任公司董事长,后半生与龙潭大峡谷景区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龙潭大峡谷景区年成立之初,由公有制公司开发,初期新安只有一条路到景区,景区在门口建了两间小房子卖票,栈道也修得很不像样。景区曾多次招商,但因为没有形成旅游市场,投资商不愿打基础,均以失败告终。后来,景区决定改制,一改就是5年时间。
陈建林曾称,在改制的5年间,因为产权不明晰,不能贷款,景区完全是靠民间借贷支撑。陈建林接手后,便在民间筹措资金万元投入了景区开发建设。年,他又筹措到民间资金余万元。最终,在他的苦心经营之下,龙潭大峡谷成为了一处相当成功的民营5A级景区。
此后的龙潭大峡谷景区似乎走上了发展快车道。年景区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年9月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评审为“世界地质公园”;年,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年初,景区又获得了国家开发银行万元的贷款支持。年1月16日,陈建林站上了事业的巅峰,龙潭大峡谷景区被批准为国家5A级景区,风头一时无两。
据统计,龙潭大峡谷景区年均接待游客90余万人次,仅门票一项,景区年收入约为万元。
发展背后埋藏法律隐忧
那么问题来了,看起来如此成功的一处景区,又为何会落入如今这步田地?
一个非常直接的原因就是:当年辞官之后一手将龙潭大峡谷撑起来的首任董事长陈建林,在年不幸逝世。就像许多武侠小说中的江湖帮派一样,龙潭大峡谷在“大掌门”去世之后立即陷入了重重困境,并最终迅速走向了破产。
不过,董事长的去世只是一个表面上的导火索,事实上,龙潭大峡谷的倒掉早有预兆。
在龙潭大峡谷傲人的旅游资源和繁荣的经营景象背后,却也背负着巨额债务和大量官司。公开资料显示,年6月起至年年底,洛阳万山湖旅游有限公司涉案数量达72件,其中民事案件49件(承担被告身份39件)、执行案件21件、刑事案件1件、行政案件1件。
与此同时,公司曾因民间借贷纠纷被起诉13次,曾因合同纠纷被起诉19次,曾因企业借贷纠纷被起诉5次。公司共有20项失信信息,19项全部未履行,1项部分未履行。合计金额约万元。公司股东陈建林股权被法院冻结7笔。
在这种情况之下,龙潭大峡谷的经营自然是险象环生,而董事长的去世,则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知情人士向河南商报记者透露,“年陈建林去世,直接导致了景区情况的恶化。人在的时候,欠的债也有个主,人一去世,债主都慌了。”
最终,由于无法摆平债务问题,龙潭大峡谷只得依照法律,进入破产重组程序。
激进扩张,最终自食其果
然而,人们肯定不禁要问——明明有每年高达万元的门票收入,龙潭大峡谷又为何会“资不抵债”?这些钱都到哪里去了?
原来,问题出在融资上面。
年,陈建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融资难”一直困扰着民营企业。在陈建林接手龙潭大峡谷的10年间,每年都背负着大量的高利贷,“最多时一年支付利息多万元,基本把门票收入全部拿走了。”
但陈建林没有停止发展扩张的步伐。年10月,他投资开发同样属于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范围的荆紫仙山景区。
结果,对荆紫仙山的开发,彻底拖垮了这家企业。据龙潭大峡谷工作人员介绍:龙潭大峡谷景区开发成功后,为了开发荆紫仙山景区,当时资金不足,开始民间借贷,把荆紫仙山开发出来之后,想着两个景区可以(互相促进)让景区更好地发展,但是借贷利息太高了。景区收入没有利息高,所以后期因为利息问题,导致很多人到景区(要账),影响正常营业,也造成一些不稳定因素。
如今,回首当初“副县长辞官创业”的辉煌往事,龙潭大峡谷只剩下了一片令人唏嘘的“烂摊子”,而这也对整个中国旅游业和民营资本敲醒了一记警钟。
龙潭大峡谷创造出过惊人的发展奇迹,但最终却因为步子太大,陷入了自己给自己埋下的陷阱之中。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人会怀疑中国民营资本再次创造类似“奇迹”的能力,但如何避免落入类似的陷阱,却是民营资本必须思考的关键问题。
资料来源:河南商报、澎湃新闻、河南省新安县法院等
编撰/杨鑫宇编辑/苍南
——————●——————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点击上图查看:
《非法拘禁、酷刑折磨!边境赌场究竟有多可怕……》点击上图查看:
《索赔1.3亿!“杭州保姆纵火案”又有新进展……》
本号原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