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长江网讯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指出:“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井冈山市新面貌。长江日报特派记者刘斌摄于4月24日
“红色最红、绿色最绿、脱贫最好”——井冈山市民中心广场前的12个彩色大字,分外醒目。
年4月下旬,长江日报“华彩长江激越百年”采访团踏上江西井冈山这块被誉为“中国革命摇篮”的红色热土。记者目光所及,层峦叠嶂,满眼绿意,蕴含无限生机。
9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出一条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的道路;90多年后,井冈山在全国率先实现脱贫,在全面脱贫奔小康的征程上,又闯出了一条新路。
■传承“红色最红”
多把扫帚延续53年“红色接力”
年4月24日,长江日报“华彩长江激越百年”采访团驱车从井冈山市向西南行驶,沿山路盘旋半小时,来到一个叫柏露的村庄。
年1月,毛泽东在这里主持召开了中共井冈山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史称“柏露会议”。这次会议讨论了反“会剿”部署,决定采取“攻势的防御”战略。这是一个在关键时刻挽救中国革命、挽救红军的重要会议。
今年82岁的柏露村村民肖腊梅家距“柏露会议”旧址不足米。老人每天的“工作”,是打扫这个旧址的卫生,清扫院落,擦拭尘埃。
这是一个“红色接力”的故事。
年4月24日,肖腊梅老人告诉长江日报采访团,她的公公曾是红军交通员,负责打扫这里的卫生,后牺牲在革命战场。
年,“柏露会议”旧址按原貌重建后,肖腊梅的丈夫主动提出负责清洁这个革命旧址。丈夫去世后,肖腊梅开始了“一个人的坚守”。
扫秃了多把扫帚,擦坏了0多条抹布,夫妻接力清扫的故事延续了53年。肖腊梅老人说:“我现在耳朵听不见,眼睛也不好,但我会一直坚持扫下去。”
距“柏露会议”旧址不到10公里,就是茅坪八角楼旧址群。毛泽东的旧居,阳光照进天窗,阁楼书桌上,一盏油灯与《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静静陈列。井冈山红色讲解员毛浩夫通过背上的扩音器一遍又一遍向游客讲述着“八角楼的灯光”。
32岁的毛浩夫是一位英国留学的“海归”。4年前,他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井冈山革命历史讲解员。毛浩夫说,在90多年前的井冈山,“海归”并不稀罕,除了留学苏、德、法的党和红军领导骨干,还有不少国内名牌大学学生来到这里闹革命。
毛浩夫说,他的爷爷毛秉华是“井冈山精神宣讲第一人”,“我要让井冈山精神的火种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小心路上就有石头……”井冈山龙潭景区时常飘荡着《红军阿哥你慢慢走》的悠扬歌声,唱歌的人是红军后代江满凤。
年,江满凤的爷爷、红军战士江治华曾在井冈山创作了30首客家山歌,表达当地百姓与红军战士的鱼水深情。
“革命胜利了我就回来。”随红军出发后,江治华再没有回来,留在井冈山的只有那一册厚厚的歌本……
如今,51岁的江满凤一边在景区做保洁员,一边为来往游客唱起这些年代久远的红色歌谣。这一唱,就是20多年。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人民利益而战。”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管理办公室主任饶道良说,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正是因为红军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才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使得这种红色基因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
■实现“绿色最绿”
名护林员织成守护森林的风景
年4月25日一早,穿过升腾的雾气,井冈山市拿山镇胜利村村民彭水亮和同伴就钻进丛林。自从被聘为生态护林员,早起巡查、守护家门口那亩山林就成了彭水亮每天的日常。
靠着这份工作,彭水亮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贫困户变护林员,护生态又富口袋。在井冈山,像彭水亮这样的护林员有人。他们和井冈山市21个乡镇(场)名市、乡、村三级林长一起,织成一道守护森林的特殊风景。
沿着级台阶拾级而上,位于茨坪北面的北岩峰之上的井冈山烈士陵园庄严肃穆,苍翠环抱。
4月25日,长江日报“华彩长江激越百年”采访团在这里看到,等待入场瞻仰的游客络绎不绝。在这里工作了10年的红色讲解员刘博珩说,最近每天前来瞻仰的游客达多人,比去年同期增长3倍。
在这里缅怀感悟之余,人们感受更深的是满山绿意。
“红色最红,绿色最绿,红绿交相辉映。”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一位负责人说,井冈山是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既有红色资源,又有绿色风光。
而上世纪90年代,这里却是另外一番模样:以日用陶瓷为主的工业在井冈山一带快速发展,高峰时产值占GDP的一半。黑烟滚滚,河水变差,污染随之而来。
步入新世纪,一个“红色引领,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被提出: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全面推行林长制,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乡村更美。
“黄洋界上炮声隆”。90多年前,在根据地群众支持下,红军以不足人的兵力打退近名敌人的进攻,创下以少胜多的奇迹。由于战火破坏,这里一度难见成片的树林。新中国成立后,当地大规模造林,焦土变回青山。
无人机镜头里的黄洋界,群山延绵不绝,绿树一望无际。
“这里海拔1多米,种出来的猕猴桃特别甜。”55岁的护林员段英明说,黄洋界植被茂密,猕猴桃树取代了野草,黄桃树也已挂果。
年,井冈山市森林覆盖率达86%,有迄今全球同纬度保存最完整的公顷次原始森林。
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森林氧吧”……
如今,一个个闪亮的称号,向世人完美展示着井冈山深厚的“绿色”积淀。
井冈山茅坪神山村村民彭夏英开办的“成德农家宴”厨房成为网红打卡地。长江日报特派记者刘斌摄于4月24日
■书写“脱贫最好”
30张“笑脸”定格神山村幸福生活
满是老茧的粗糙双手,看上去与彭夏英54岁的年龄极不相称。
年4月24日,长江日报“华彩长江激越百年”采访团在井冈山茅坪神山村见到彭夏英的时候,她正在自家的“成德农家宴”厨房里,与女儿和小儿子一道为当天的第二批游客准备午餐。
“神山是个穷地方,有女莫嫁神山郎,走的是泥巴路,住的是土坯房,红薯山芋当主粮,青年儿女流外乡……”这样几句顺口溜生动勾勒出多年前黄洋界脚下贫穷的神山村。
年,神山村54户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21户50人。彭夏英家榜上有名。
丈夫因为工伤致残,自己又因做手术欠下债务,在贫困的神山村,彭夏英一家5口穷出了名。
砍竹,养羊,没日没夜地做竹筷……彭夏英用一双写满沧桑的手,苦撑着一个风雨飘摇的家。
脱贫攻坚的春风,让这个小山村全部脱贫。
“我是村里第一个开民宿的,这两个月就有万把块钱的纯收入。”彭夏英一边收拾着刚采来的山笋,一边谈起现在的生活,脸上写满喜悦。
年,彭夏英和丈夫拿出建房积蓄,将住了大半辈子的房屋腾出来,在村里开起了农家乐和民宿,还开了超市卖土特产。农家乐最多的时候,一口气接待了10桌客人。现在,夫妻二人一年就有十几万元的收入。
在“成德农家宴”的房前停有两辆小车。彭夏英向采访团介绍,一辆是女儿的,一辆是小儿子的。“现在日子好了,家里有车了,过去想都不敢想。”
忙着杀鸡的小儿子彭张明说,因为家里的农家乐生意好了,他去年夏天从广东返乡给二老帮忙。
第一个做淘宝店,第一个开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