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当下的农历节气伴随着越来越的农民洗脚上岸、告别农村而变得支离破碎,但是如果从养生保健的角度来说,就必须记住一些相关的农历节气,因为不少农历节气是我国绝大多数地区气候、气温、地气(小区域内的自然法则)变化的重要节点。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发现,人的身心健康与其所在的小区域内的自然法则(地气)气温、气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据我本人的研究证明——平时一些身体素质相对较差的人就呈现出更为明显的表现。因此,传统中医所强调的养生保健要注意农历节气变化并非空穴来风。
那么,今天和大家交流的农历节气是白露。先说说我的研究成果——绝大部分老病号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哮喘、慢性消化道溃疡、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慢性肾病综合征、神经性皮炎、多种皮肤过敏、牙周炎、牙髓炎、口角炎(俗称烂嘴角)等等往往过了白露节气后就开始频繁发作。
因此,从养生保健这个角度来说,医生也好,健康管理师也罢,如果您不懂得农历节气与人心身健康的关联性,那您就不可能是一个好医生,充其量只是一个照本宣科的“医药机器人”而已。
回过头来说说白露节气与养生保健的相互关系。
我相信有不少细心的网友应该有这个感觉,那就是在农历白露节气之后,太阳光不再是之前那么毒辣了,昼夜的温差非常大,特别是有些人到一些深山老林去旅游,由于习惯了此前的全天24小时都相当热,往往不会带长袖长裤去,到了晚上在室外会有一种凉得受不了的感觉。故古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其意思是到了白露节气后,天地间的阳热气渐渐变淡,阴寒气渐渐变重。农历七月半后,在一些地区的大山里晚上的温度竟然在10以上。
因此,基于白露节气后昼夜间温差太大的原因,老年人和一些平时抗寒能力比较差及体弱多病的人到了晚上要注意适当添加衣被,尤其是去一些大山区域内旅游切记准备好长衣长裤,免得因受凉而诱发疾病或加重病情。
有一年的农历七月底的暑假期间,我的一些杭州市朋友来江西井冈山旅游。他们不少人事后说在井冈山的黄洋界、龙潭等景点,到了晚上就凉得不敢在室外逗留太长时间了。有一个快到六十岁的因为性格比较执拗,不听随行人劝告,执意在外露营。结果不仅仅是受凉得了重感冒,而且因为旅途的折腾回杭后转变为“大叶性肺炎”,吃了不少苦头。
白露至,秋风起。传统中医认为,秋季比较干燥,肺金容易受伤。所以,白露节气以后,来医院看病的病人以干咳、口角炎、牙周炎、牙髓炎、皮肤过敏、便秘、痔疮复发或加重、肛裂等病症比较多。
那么,白露节气后该如何养生保健呢?故要注意补充水分,并适当多吃一些生津润燥的食物如南瓜、红薯、胡萝卜、梨、银耳、百合、莲子、麦冬、白萝卜、丝瓜、冬瓜、瓢瓜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