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国家评估验收工作与布拖县龙潭镇幼儿园幼儿现场交流互动。
□文/图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龙雪琴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近日,记者从凉山州教育和体育局了解到,近年来,我州围绕“幼有所育”这一目标,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坚持公益普惠发展,高质量助推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
“一村一幼”:改变凉山孩子的命运
“唔耶,带我到山顶。唔耶,美丽的村庄……”
冬日的清晨,西昌市开元乡瓦杜村山顶飘来一首凉山民谣《带我到山顶》。18岁的彝族小伙余拾呷惹坐在板凳上弹着吉他,一旁的堂哥敲打着非洲鼓。两人默契地合奏,尽情地大声放歌。质朴悠扬的声音,随着山风一点点飘远。
在土屋院里洗菜的父母笑着看向这哥俩,他们早已习惯了这样“合作无间”的一幕——在凉山的村庄里,吉他并不多见,会弹吉他的人更是屈指可数。
余拾呷惹手中的吉他是堂哥吉古呷什花五百元买的,吉他弹奏启蒙也是经堂哥传授。三年前,余拾呷惹考上了凉山州民族师范学校里的蓝光幼师班,他有了更多的机会学习自己喜欢的音乐。
这个班培养的是未来的凉山幼儿园园长或骨干。“园长”在他眼里几乎是全能的,要能弹得了琴,上得了音乐课,还能讲得了故事,哄得了娃。作为第一批学员,余拾呷惹觉得自己任重道远。他想从一名幼教老师做起,梦想着“有一天带着孩子们组建山里的乐队”,将他学会的吉他、钢琴、葫芦丝带给更多的凉山娃娃。
年的夏天,余拾呷惹仿佛看到了可预见的“未来”。手机视频里,贵州六盘水一位名叫顾亚的老师在海拔米的海噶小学带领学生们弹吉他、敲架子鼓,热烈的节奏燃翻了寂静的大山。
“你看,多酷啊!我小时候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余拾呷惹感叹道,自己首次接触吉他时13岁,已近初中毕业。
“13岁那年我还在读小学二年级呢!”堂哥吉古呷什听罢有点无奈地打趣接话。
回忆起十年前的求学路,吉古呷什一阵心酸。以前住在更远处山上的老村庄里,没有幼儿园,直到11岁他才第一次踏入课堂,上一年级。“5时起床,5时30分出门,走路三个小时,才能保证9时30分之前到达。”
和上学路一样艰难的是办学条件。“村里贫困,校舍是村委办公室的一间破旧矮房。”一间房,一位代课老师,九个孩子,是吉古呷什对于小学最初的印象。后来孩子越来越少,“学校办不下去了。”最终,这个办学点在一年级读完以后,关闭了。堂哥又回到了家里,直到瓦都村有了新的小学,才开始了正常的上学节奏。
上学改变了堂哥,吉古呷什后来考入了眉山一所中专学校。正是在那里,他学会了吉他,才有了给余拾呷惹的吉他传授。
吉古呷什的上学历程不是个例,是十几年前凉山贫困山区学生求学的一个缩影,而余拾呷惹的身上就承载着下一代凉山人学前教育的希望。
年10月,我州启动实施“一村一幼”计划,将“学会普通话、养成好习惯、懂得感恩情”作为培养目标。通过改造村活动室、富余校舍、闲置村小以及租用民房、新建校舍等方式,采取“一村一幼”“一村多幼”“多村一幼”等形式,每个点设1个或多个混龄班,保障农村3至6周岁学前幼儿就近接受学前教育。自主开发编印学前教育用书解决双语教材难题。组织幼儿教育专家编写具有凉山特色、体现核心价值观的汉、彝(藏)对译图书和音像教材,免费提供使用。
年8月14日,蓝光集团正式与凉山州教体局、凉山州教育基金会签定协议,计划三年捐资万元,先期捐资.85万元启动“一村一幼”援助项目。通过这项计划,蓝光集团已在凉山州17个县市专项建立村级幼教示范点28个,并为所村级幼儿园配置国家“学前学普”行动所需的电视、功放设备等基础设施。
学前教育:发力前行亮点频闪
铅笔形状的校门,画满长颈鹿、太阳花的围墙……冕宁县泽远镇麻叶林村幼教点正是蓝光集团在凉山专项建立的村级幼教示范点中受益的一个。2层高的建筑简单而朴素,里面不时传来的测评人员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学校虽不大,但电视机、小木床、小桌凳、幼儿图书和教具玩具等一应俱全,这个幼教点里童趣无限。
去年9月开学后,附近村庄名3至6岁的幼儿前来报到。孩子们除了在这里上学学习,每天中午还会吃到免费的、热腾腾的营养午餐,更有专门的辅导员负责他们在园的一天生活。
生活词汇、交际对话教学,歌曲童谣欣赏,“学普”之歌,语言互动游戏……一天的课程就这样“玩”得满满当当。
入园后,孩子们的变化显而易见。20岁的园长说:“这些孩子来这里之前,个子不高,都不会说普通话。现在营养跟上了,普通话也说得比较好。有的孩子还能唱儿歌能背诗了!”
自脱贫攻坚以来,中央、省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我州启动实施“一村一幼”计划、“一乡一园工程”,促进了学前教育快速发展。
更加让人记忆深刻的是,年,凉山启动实施“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让彝区孩子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启动当年,“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就覆盖了原11个深度贫困县以及安宁河谷县(市)民族乡镇的个村级幼教点,惠及学前儿童11.28万人;年9月全面实施,截至年秋季学期,覆盖全州个幼儿园和幼教点,累计惠及学前儿童42万余人,其中,14万学前学普儿童已进入小学;年6月,在园幼儿普通话合格率达97%以上,“学前学普”在凉山进入常态化实施阶段。
截至目前,全州所幼儿园和幼教点,在园幼儿28.03万人,幼儿教师和辅导员1.5万名。全州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85.02%,超过省定85%目标的0.02个百分点,比年提升近30个百分点。
“学前学普”行动试点工作项目组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学前学普”行动案例入选中宣部《中国减贫奇迹-怎样炼成-脱贫攻坚案例选》、教育部《同讲普通话,携手进小康——推普助力脱贫攻坚案例集》《中国基础教育典型案例》,并作为一项扶贫创新探索写入《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
在年10月“学前学普”行动试点总结评估座谈会上,中央部委、省政府相关领导给予高度肯定。目前正积极申报国家教学成果奖,制定《凉山州巩固拓展学普用普成果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及清单,开展“学前学普”调研,巩固“学前学普”成效,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截至年度,覆盖全州个幼儿园点的27.7万学前儿童。评选出12个年度学前学普先进单位。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362.html